[发明专利]光学成像镜头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05142.8 | 申请日: | 2021-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6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林;李洋;邢天祥;王浩;贺凌波;黄林;戴付建;赵烈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2;G02B1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思普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018 | 代理人: | 刘莹;聂国斌 |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成像 镜头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10°<Semi‑FOV<25°;以及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满足:2.75<TTL/EPD<3.40。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高速发展,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拍摄功能的应用越来越多,对手机镜头在不同条件下的成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智能手机的摄像镜头很难对微小的细节进行清晰成像,难以体现物体的细节部分。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可满足:10°<Semi-FOV<25°;以及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可满足:2.75<TTL/EPD<3.4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是非球面镜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以及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可满足:0<|f1+f2|/f<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以及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可满足:-1.5<R5/f+R6/f<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可满足:0<R8/R7<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与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中的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ΣAT可满足:0.5<T23/∑AT<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可满足:ET1/CT1≥0.3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21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22可满足:0<SAG21+SAG22<0.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11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12可满足:-0.05≤SAG11×SAG1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2可满足:0.5<DT12/T23≤1.0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2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32可满足:1<DT32/DT12<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21可满足:0.5<DT21/DT11<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放大倍率M可满足:0<M<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被摄物体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OL可满足:2.0mm<TOL<3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51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