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冻土水热过程模型的全分布式与并行化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3706.4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6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昌;高会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111/10;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张乾桢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冻土 过程 模型 分布式 并行 实现 方法 | ||
1.一种冻土水热过程模型的全分布式与并行化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考虑多种基本气象参数,建立空间全分布式的冻土水热传输数值模型,其中,将积雪设计为单层双节点的结构,考虑雪盖的累积和升华以及水热在雪层中的传导过程;土壤层设计为不同网格不同深度的多层土壤结构,考虑冻融过程对水热通量的影响;
步骤2、基于水热平衡方程,设计水热传输数值模型的求解步骤过程;
步骤3、基于并行化运算方法,对上述模型的求解过程进行并行分布式计算,得到计算结果;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基于水热平衡方程,设计水热传输数值模型的求解步骤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2.1)计算冠层、雪层和土壤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以及净长波辐射;
(2.2)输入能量方程矩阵偏导数的初始值,确定长波辐射通量对地表温度的依存关系;
(2.3)根据吸收的太阳辐射和净长波辐射计算每个节点的能量平衡源汇项;
(2.4)给平衡方程的余项赋初值,修正能量和水平衡矩阵中的偏导数系数,求解进入地表的热量和水分通量;
(2.5)计算植被冠层能量平衡方程系数和误差,校正计算结果;
(2.6)计算雪层能量平衡方程系数及误差,修正雪底土层偏导数,求解雪层底部的热通量;
(2.7)计算土壤层的能量平衡方程矩阵系数和误差,计算融化潜热,并校正偏导数系数;
(2.8)求解能量平衡方程矩阵,检查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校正每个时间步长结束时的计算值;
(2.9)计算雪底水汽通量,定义水平衡的边界条件;
(2.10)计算土壤中水分平衡系数矩阵和误差;
(2.11)求解水分平衡矩阵,检查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在每个时间步长结束时,校正未冻土层的基质势和液态含水率,以及冻土层的含冰率;
(2.12)若某一层的误差大于阈值,则返回到步骤2.1,重新计算净长波辐射;
(2.13)在计算时间步长内,若有雪的融化、水汽迁移以及新雪降落,则计算积雪中的液态水流出量、调整雪层密度;
(2.14)该步长结束后,输出计算结果,进入下一个步长运算;
所述步骤3、基于并行化运算方法,对上述模型的求解过程进行并行分布式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具体包括:
(3.1)首先进行串行式的空间数据预处理和参数初始化;
(3.2)根据计算机最大进程数,将模型中所有空间分布式网格变量动态分割为M×N的离散切片;
(3.3)对切片上的水热过程进行并行式运算,其中涉及的系统参数或全局变量,采用互斥锁方式进行参数传递;
(3.4)并行式运算结束后,将离散的切片合并为完整的空间分布式网格,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水热参量校正;
(3.5)输出模型运算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冻土水热过程模型的全分布式与并行化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在水平衡方程的求解过程中,对于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的水热传输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在纵向上,将植被冠层、雪盖和土壤分为有限层数,每层用一个节点表示,求解每个节点以及节点间的能量和水的平衡方程隐式有限差分方程;
第二步,在横向上,首先,热量的传导不受重力的影响,无需分清上下游关系,采用邻域均衡的方法,对分布式网格形式的热参量进行校正,排除极端异常值;水分的传输受重力影响,根据分布式网格的上下游关系,对水参量进行校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370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