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可穿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2379.0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3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栋;罗梦颖;李沐芳;陆莹;赵青华;蒋海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武汉卓越志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6 | 代理人: | 胡婷婷 |
地址: | 43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穿戴 电化学 生物 传感器 | ||
1.一种柔性可穿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编织或复捻复合在一起的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所述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均由导电纤维和包覆在所述导电纤维表面的绝缘外包纤维组成,所述工作电极的导电纤维的表面固定有生物敏感活性物质;所述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的一端通过电路电性连接,当汗液由所述绝缘外包纤维渗透至所述导电纤维时,所述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形成三电极导电通路,实现电化学传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可穿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包纤维以螺旋状缠绕在所述导电纤维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可穿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根所述绝缘外包纤维平行包覆于所述导电纤维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可穿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根所述绝缘外包纤维呈纵横交错结构包覆于所述导电纤维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可穿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的复捻捻度范围为0-1000捻/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可穿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敏感活性物质为牛血清蛋白、辣根过氧化物酶、漆酶、葡萄糖氧化酶、淀粉酶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可穿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包纤维为棉线、麻、羊毛、蚕丝、涤纶、尼龙、腈纶、氨纶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可穿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的导电纤维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S1.在纤维基材表面制备一层金属层;
S2.配制pH≤7的蛋白质磷酸盐缓冲液;
S3.将经步骤S1处理的纤维基材浸渍于步骤S2所述的蛋白质磷酸盐缓冲液中反应预设时间,纤维基材表面的金属层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得到金属离子,进而与蛋白质和磷酸盐反应得到金属-蛋白质基导电纤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可穿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金属层为铜、锌、钙、铝、镁、铁、镍、钴的单质或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纤维基材为导电纤维基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可穿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蛋白质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为4.5~7;所述蛋白质包含但不限于为牛血清蛋白、辣根过氧化物酶、漆酶、葡萄糖氧化酶、淀粉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磷酸盐包括磷酸氢盐和/或磷酸二氢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237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