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危废微粉造粒固化后塑封的二重安全消纳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1689.0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4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赫;姬永生;马占国;秦梦;赵行行;仇群彤;薛琦;张忠哲;宋雷;徐之山;张洁;马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佳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孙昱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危废微粉造粒 固化 塑封 二重 安全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危废微粉造粒固化后塑封的二重安全消纳方法,该方法采用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造粒固化:先按质量比为10:1‑5将危废微粉和胶凝材料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料,再向混合料中加入混合料总质量10‑20%的液体进行造粒,之后在湿度大于95%的条件下养护7天,干燥后得到固化颗粒;第二步,塑封:将塑料加热到熔融状态,之后加入第一步得到的固化颗粒,搅拌0.5‑2分钟后自然冷却,使固化颗粒的表面包裹一层塑料薄膜,实现塑封。胶凝材料将危废微粉造粒固化,再用熔融塑料垃圾将固化后的危废颗粒塑封,实现对危废微粉的双重安全消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危废微粉造粒固化后塑封的二重安全消纳方法。
背景技术
危废微粉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危废微粉通过摄入、吸入、皮肤吸收、眼接触而引起毒害,或引起燃烧、爆炸等危险性事件,长期危害包括重复接触导致的长期中毒、致癌、致畸、致变等,影响人类健康。随意排放、贮存的危废微粉在雨水和地下水的长期渗透、扩散作用下,会污染水体和土壤,降低地区的环境功能等级,破坏生态环境。危废微粉不处理或不规范处理处置所带来的大气、水源、土壤等的污染也将会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瓶颈,制约可持续发展。所以如何正确处理危废微粉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
处理危废微粉常用的方法是对其进行固化,再进行填埋。危废微粉固化技术是危废微粉进行填埋前的一个重要的预处理工艺,其基本流程为:先将胶凝材料和危废微粉按比例混合好,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水,送入混合搅拌机中搅拌;待物料混合搅拌均匀后,输送到砌块成型机成型。经过固化处理后,对部分固化后的废物做浸出实验,若是浸出毒性合格,则对其进行填埋。然而浸出毒性合格并不能代表绝对安全,固化后仍然可以检测到渗出的有害物质,只是固化后的浸出量低至规范规定的限值内。而且浸出实验只能表征固化后的废物中有毒物质在短期时间内渗出情况,固化后的废物存在长期稳定性问题无法得到保证,填埋后其中的有毒物质仍会缓慢的渗出,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固化消纳废弃物长时间储存时会缓慢渗出有害物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危废微粉造粒固化后塑封的二重安全消纳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危废微粉造粒固化后塑封的二重安全消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造粒固化:先按质量比为10:1-5将危废微粉和胶凝材料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料,再向混合料中加入混合料总质量10-20%的液体进行造粒,之后在湿度大于95%的条件下养护3-7天,干燥后得到固化颗粒;
第二步,塑封:将塑料加热到熔融状态,之后加入第一步得到的固化颗粒,搅拌0.5-2分钟后自然冷却,使固化颗粒的表面包裹一层塑料薄膜,实现塑封。
进一步地,第一步中所述液体是水、乙醇或异丙醇。
进一步地,第一步中液体的加入方式是:在搅拌混合料的同时,以喷洒的方式加入液体。
进一步地,第一步中所述胶凝材料为水泥、地聚合物、石灰或沥青。
进一步地,第二步中所述塑料来源于生活垃圾、装修垃圾或生产废弃物。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二重保护实现了危废微粉的安全消纳。传统的危废固化技术先将胶凝材料和危废微粉按比例混合好,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水,送入混合搅拌机中搅拌;待物料混合搅拌均匀后,输送到砌块成型机成型。但是浸出实验只能表征固化后的废物中有毒物质在短期时间内渗出情况。然而浸出毒性合格并不能代表绝对安全,固化后仍然可以检测到渗出的有害物质,只是固化后的浸出量低至规范规定的限值内。而且浸出实验只能表征固化后的废物中有毒物质在短期时间内渗出情况,固化后的废物存在长期稳定性问题无法得到保证,填埋后其中的有毒物质仍会缓慢的渗出,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佳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佳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16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