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协作式有源发光型识别标识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0629.7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6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汪小林;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8/10 | 分类号: | G01V8/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胡晓丽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作 有源 发光 识别 标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协作式有源发光型识别标识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观察方通过目标观测设备发射红外探测信号;目标体通过目标标识设备接收有效的红外探测信号,并判断红外探测信号的来源方位,向该方位发射设定规律的光学标识信号;观察方通过目标观测设备观察目标体是否辐射光学标识信号,通过判断所观察的光学标识信号是否为设定规律的光学标识信号,来判定该目标体是否为己方协同人员,完成识别过程;所述红外探测信号为采用脉冲位置编码的脉冲序列信号。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具备一定隐蔽性的条件下实现对移动目标的简单、快速识别,解决现有标识方法连续工作时间短以及容易主动暴露的问题,其设备能够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目标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协作式有源发光型识别标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标识别技术是通过特定方法获取目标信息进行身份辨认的技术。目标识别技术按照其工作原理可分为协作式和非协作式两类:协作式目标识别主要通过二次雷达对远距离目标进行探测识别;非协作式目标识别主要通过一次雷达(包含热雷达和激光雷达)利用回波/辐射信号完成对目标特征的探测和分析。此外,有源/无源识别标识也属于非协作式目标识别范畴,其特点是不需要雷达探测的过程,而是通过红外热像仪、微光夜视仪、可见光电视、望眼镜等观瞄设备或人眼直接观测标识光谱特征以辨识目标敌我属性,具有直观性、可靠性、抗电磁干扰、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有源/无源识别标识能够广泛应用于中近距离条件下的目标识别领域,比如民用领域的广告牌、车牌、交通指挥人员衣服上的反光带以及军用领域的红外发光标识等。
传统有源发光型识别标识以非协作方式工作,设备开机后需要连续性或周期性地发出光学信号以便于能够被观察着及时观察到。在应用于某些场景下(尤其是军用领域)存在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连续/周期工作需要持续耗电,对于使用电池供电的移动目标,由于电量的限制其连续工作时间较短;二是连续/周期工作并且全方向辐射光学信号不具备隐蔽性,具备相同观察能力的观察者(友方或敌方)都能观察到。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协作式有源发光型识别标识方法及系统,应用于目标识别领域,能够在具备一定隐蔽性条件下实现对目标的简单、快速识别,解决现有标识方法连续工作时间短以及容易主动暴露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协作式有源发光型识别标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观察方通过目标观测设备发射红外探测信号;
S2.目标体通过目标标识设备接收有效的红外探测信号,并判断红外探测信号的来源方位,从而向该方位发射设定规律的光学标识信号;
S3.观察方通过目标观测设备观察目标体是否辐射光学标识信号,通过判断所观察的光学标识信号是否为设定规律的光学标识信号,来判定该目标体是否为己方协同人员,完成识别过程;所述红外探测信号为采用脉冲位置编码的脉冲序列信号。
进一步优选,所述光学标识信号包括红外光学标识信号或白光光学标识信号。
进一步优选,所述光学标识信号为按设定规律闪烁亮光。
进一步优选,设计目标观测设备采用主动触发式工作方式。
进一步优选,设计目标标识设备为被动触发工作方式。
一种协作式有源发光型识别标识系统,包括目标观测设备和目标标识设备;
所述目标观测设备,用于发射红外探测信号以及用于观察光学标识信号;
所述目标标识设备,用于接收红外探测信号以及用于发射设定规律的光学标识信号;目标标识设备用于装载在目标体上或与目标体存在特定位置关系处;所述红外探测信号为采用脉冲位置编码的脉冲序列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06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