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法兰(盲法兰)泄漏监测设备及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99875.5 | 申请日: | 2021-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0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宝贵 |
| 主分类号: | F17D5/04 | 分类号: | F17D5/04;F17D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法兰 泄漏 监测 设备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管道法兰(盲法兰)泄漏监测设备及使用方法,属于工业管道法兰(盲法兰)泄漏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法兰(盲法兰)泄漏收集腔式壳体、密封垫片组压盖,密封垫片组,密封垫片组挡板,泄漏引出阀门,现场检测设备U型管,现场检测仪表,远传信号,远程监控报警系统等。本发明可以实现就地或远程对法兰(盲法兰)泄漏进行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法兰(盲法兰)泄漏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极大降低法兰(盲法兰)持续泄漏所带来的风险。本发明通用性强、价格低廉、安装便捷、安全可靠、寿命长,特别对法兰(盲法兰)保护性强,极大降低腐蚀环境对法兰螺栓及垫片影响的一种法兰(盲法兰)泄漏监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管道法兰(盲法兰)泄漏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法兰(盲法兰)泄漏监测设备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管道法兰(盲法兰)泄漏是工业生产运行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特别对于一些输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高纯介质,真空环境等管道,如不能及时发现管道法兰发生泄漏时,泄漏出来的介质可能引起火灾,爆炸,污染环境,管道内介质环境污染,装置失效,人员中毒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及人员伤害。由于工业管道是工业生产中的血管,数量广,型号多,而在管道与设备连接或者运行时定期检查,以及不便采用焊接连接的地方一般采用法兰连接。法兰密封的密封性能因受紧固件性能,垫片性能,安装技术水平,外部环境以及管道内部介质等因素的间接或直接影响。一旦法兰密封性能出现劣化微漏时,如不能及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微漏会迅速扩大,并影响生产运行有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目前常规采用方法有,红外线法,系统保压法、人工肥皂水检查法、人工巡检法等进行监测,这些常用的监测方法要不是监测精准度或可靠性相对不高,就是对于位置不便的地方(高空,窨井)很难进行每日常规检查,再者不能连续进行监测。而现有的固定式在线监测系统,但往往也存在着以下缺点:(1)安装复杂,通用性差;(2)价格贵:一般的固定式监测设备由于安装复杂,成本增加。(3)法兰泄漏收集腔事密封性能差,对于真空环境管道泄漏(内漏)监测困难,再者处于大气腐蚀性较强的环境时,对于法兰及紧固件保护性差。(4)适应性差,目前法兰安装时,很难做到两片法兰管道在同一中心线上,目前监测设备未考虑到法兰安装不同心进行补偿这一问题,适应性较差。
故市场需要一种通用性强、价格低廉、安装便捷、安全可靠、寿命长和对法兰保护性强,检测精度相对高的在线或离线的泄漏监测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展示了一种管道法兰(盲法兰)泄漏监测设备及使用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施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法兰(盲法兰)泄漏监测设备及使用方法,包括法兰泄漏收集腔式壳体、密封垫片组压盖2,密封垫片组4,密封垫片组挡板6,压板组件紧固螺栓3,泄漏输出阀门10,13,现场检测设备U型管14,安全阀15,现场检测仪表16,远传信号17,远程监控报警系统18等。
所述的法兰泄漏收集腔室壳体包括一带有补偿功能的柔性外壳7及两端的密封端板5,11(盲法兰一侧为5,12),柔性壳体上(盲法兰为封板上)带有泄漏引出管,泄漏收集腔室壳体根据法兰8两端管道直径的大小,其结构可以分为以柔性外壳7轴向中点为中心的左右对称结构,也可以为非对称结构。
所述的密封垫片组4是由外侧、中间、内侧垫片组合而成,其大小不同结构形状相同,三层垫片各自接口处相对其相邻垫片错开一定角度,每层垫片由两个半环组成,半环与半环之间的接口为不规则的凹凸形式。所述的现场检测仪表16可以为压力变送器、压力开关、气体浓度分析仪、液体泄漏检测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宝贵,未经王宝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98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