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髂静脉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8264.9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7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宇;陈增胜;邓小燕;樊瑜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90 | 分类号: | A61F2/9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安志娇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支架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髂静脉支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为环形结构;所述髂静脉支架在轴向方向依次包括相邻设置第一支撑区域、第二支撑区域和第三支撑区域;所述第二支撑区域适于支撑在髂静脉的病变位置;所述第一支撑区域的支撑力和第三支撑区域的支撑力均小于第二支撑区域的支撑力;本发明的髂静脉支架,不会对髂静脉血管内皮组织造成较大的压迫,可减少支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最终实现减少支架植入后再狭窄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髂静脉支架。
背景技术
髂静脉压迫综合症是指髂静脉血管受到髂动脉和骶髂骨的共同压迫所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目前临床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主要方法是支架介入治疗,支架介入治疗具有对人体创伤小、操作简单,并且在支架植入后血管通畅率高等优点。
临床上,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基本都是使用扩大血管直径的动脉外周血管支架,由于动脉血管壁厚,弹性大等特点,动脉支架具有较大的径向支撑力;但是,由于静脉血管壁薄,弹性小等特点,当把适用于动脉血管的支架植入到髂静脉之后,病变位置及病变位置两侧均会受到较大的支撑力。
该支架对病变位置提供的支撑力是合适的,但是,会对髂静脉的非病变位置的血管内皮组织产生较大压迫,进而可能会对该处的血管组织造成损伤,诱发血管内皮组织异常增生,增加再狭窄发生的概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将适用于动脉血管的支架植入到髂静脉之后,会对髂静脉的非病变位置的血管内皮组织产生较大压迫,进而可能会对该处的血管组织造成损伤,诱发血管内皮组织异常增生,增加再狭窄发生的概率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髂静脉支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髂静脉支架,为环形结构;所述髂静脉支架在轴向方向依次包括相邻设置第一支撑区域、第二支撑区域和第三支撑区域;所述第二支撑区域适于支撑在髂静脉的病变位置;
所述第一支撑区域的支撑力和第三支撑区域的支撑力均小于第二支撑区域的支撑力。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区域由多个第一支撑单元沿轴向方向连接而成;所述第二支撑区域由多个第二支撑单元沿轴向连接而成;所述第三支撑区域由多个第三支撑单元沿轴向连接而成;
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由多个第一支撑体沿周向方向连接而成;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由多个第二支撑体沿周向方向连接而成;所述第三支撑单元由多个第三支撑体沿周向方向连接而成;
所述第一支撑体在径向方向的截面宽度和第三支撑体在径向方向的截面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在径向方向的截面宽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髂静脉支架的长度为5cm-30cm,,直径为1.0cm-2.0c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区域的长度为S1,S1为1cm-6cm;所述第二支撑区域的长度为S2,S2为2cm-9cm;所述第三支撑区域的长度为S3,S3为2cm-15c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区域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三支撑区域的长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和所述第三支撑体之间均通过连接筋进行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体的截面宽度为W1,W1为0.5cm-1cm;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截面宽度为W2,W2为0.1cm-0.5cm;所述第三支撑体的截面宽度为W3,W3为0.5cm-1c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区域的结构与所述第三支撑区域的结构相同。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和第三支撑体均为多边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和第三支撑体均为六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82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