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热值高炉煤气磁化还原高锰褐铁矿综合利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7825.3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0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汉泉;路漫漫;余洪;刘明霞;张翼;李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坤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02 | 分类号: | C22B1/02;C21B5/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刘洋;崔友明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值 高炉 煤气 磁化 还原 褐铁矿 综合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低热值高炉煤气磁化还原高锰褐铁矿综合利用方法,将高锰褐铁矿粉磨至粒度小于15mm矿粉;采用多级动态磁化焙烧炉对矿粉进行干燥、脱水、预热、焙烧、冷却处理;将矿粉在200~300℃状态下翻动干燥、脱水4~6min;翻动状态下在300‑500℃预热10~15min;以低热值高炉煤气为燃料和还原气,使预热后的矿粉在翻动状态下500~750℃还原焙烧5~10min;还原焙烧后的矿粉在非氧化气氛以及翻动状态下快速降温;在密封条件下将降温后的矿粉排入水池淬冷;淬冷后的物料磨矿后通过弱磁选流程进行分选富集。本发明干燥、脱水、预热、焙烧、冷却均在动态下完成,矿石翻滚和均匀受热,改善其与还原介质接触效率,磁化焙烧速度大幅度提高,还原的均匀性得到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产资源与二次能源循环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低热值高炉煤气磁化还原高锰褐铁矿综合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粗钢产量占比超过了世界粗钢产量的50%,我国已成为了铁矿石消耗大国,2015年以来,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超过了85%,年进口铁矿石近10亿吨。我国查明铁矿资源储量744亿吨,其中,基础储量193亿吨,资源量551亿吨,铁矿石具有储量大、品位低的特点,矿石含铁品位平均只有30%,贫矿石占全部铁矿石储量的98%,绝大部分铁矿石必须经过选矿富集后才能应用;而锰是从“铁”到“转”钢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料,故有“无锰不成钢”之说,近年来,随着中国钢铁高速发展,对锰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极大的进口压力迫使国内相关锰资源冶炼企业必须加强技术攻关,提高低品位氧化锰矿的综合利用水平,进而缓解当前我国锰矿资源的进口压力,在开发利用低品位铁矿资源的同时,在选冶流程中回收利用其中伴生的锰资源也具有是重要的意义。
铁矿资源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巨大的供需缺口完全依赖国际市场和境外资源供应,对国家经济安全将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迫切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和解决国内现有复杂难处理铁矿资源,尤其是受目前常规选矿技术限制而不能利用的复杂难处理铁矿石以及目前虽能利用但质量和利用率较低铁矿石的高效开发利用,提高国内资源保证程度,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选择。充分利用我国菱铁矿、褐铁矿、鲕状赤铁矿等目前没有大规模利用的难处理铁矿,对缓解铁矿供需矛盾,减少对外依存度,保护国家资源安全,满足重大战略需求意义重大。
针对储量约120亿吨目前尚不能有效利用的菱铁矿、褐铁矿、鲕状赤铁矿等复杂难选铁矿石以及老尾矿库中还堆存了高达至少50亿吨没有回收的以赤铁矿、褐铁矿及菱铁矿为主含铁20~30%的尾矿,应大力发展源头减量、资源化、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等新技术,推进产业化,提高资源产出率。
高炉煤气是炼铁过程的副产品,含有大量的氮、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约占63~70%),因此,它的发热值不高,一般为3000~4000kJ/m3,单独作为燃料直接使用困难,常与焦炉煤气混合使用。一般要求高炉煤气的含尘量不大于30mg/m3,煤气温度在40℃以下。煤气压力取决于高炉构造特点及其操作制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低热值高炉煤气磁化还原高锰褐铁矿综合利用方法,高锰褐铁矿利用低热值高炉煤气为燃料和还原剂、采用多级动态磁化焙烧炉处理,通过对工艺过程及参数的控制,解决铁矿石磁化还原焙烧结圈结块、欠还原或过还原等问题,同时实现低热值高炉煤气和高锰褐铁矿综合资源化利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低热值高炉煤气磁化还原高锰褐铁矿综合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高锰褐铁矿粉磨至粒度小于15mm矿粉;
2)采用多级动态磁化焙烧炉对矿粉进行干燥、脱水、预热、焙烧、冷却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坤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坤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78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传动控制系统及装载机
- 下一篇:一种科技创新研究用移动式PC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