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施工现场的扬尘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7606.5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30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蔡建红;宋娟;吴旭;黄新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铁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南通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杨涛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崇州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施工现场 扬尘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施工现场的扬尘检测系统,涉及扬尘检测设备领域,包括系统机箱,所述系统机箱的底部四角设置车轮,所述系统机箱内均匀的分成多个检测箱,每个检测箱内均设有光线检测设备以及扬尘流动设备,所述扬尘流动设备的上方还设有扬尘防附着设备,所述光线检测设备用于在扬尘流动设备的作用下检测空气中的扬尘密度并且通过扬尘防附着设备的作用保证光线检测设备不被扬尘覆盖,本发明既能在扬尘污染的施工现场灵活移动至扬尘污染最严重的地方,通过测量多组数据排除外界因素比如风吹、扬尘飘散的影响,得到较为准确的扬尘数值,还能将产生扬尘的巨大噪音吸收,将其作用在扬尘检测中,提高扬尘检测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扬尘检测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施工现场的扬尘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些例如建筑工地、装修施工或是道路桥梁施工的现场,在产生各类建筑垃圾的同时,常常也伴随着扬尘污染,通过观察我们还能发现,扬尘的产生源头通常都伴随着巨大的噪音,例如切割机、打孔机、各类粉碎装置等等都会在产生巨大噪音的同时衍生出极为严重的扬尘,扬尘对于身体的伤害是显而易见,能够直接对人体的肺部造成巨大伤害,所以在类似于建筑工地、各类矿场等易产生扬尘的场所,通常会设有扬尘检测系统,随时检测空气中的扬尘密度,持续提醒工作人员保护自身的健康,此种检测通常是通过传感器检测,测量结果仅仅局限在传感器附进的扬尘数值上,不能得到距离传感器较远一些位置的数值。
但是常规的扬尘检测系统在使用中通常无法做到尽量靠近扬尘的产生点,即产生巨大噪音的位置,而这些扬尘的产生位置才是更加应该着重检测的地方,因为随着扬尘的飘散,有一部分扬尘落回底面或是附着在别的地方,使检测系统检测到的数值并不能正确反映出扬尘的危害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施工现场的扬尘检测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施工现场的扬尘检测系统,包括系统机箱,所述系统机箱的底部四角设置车轮,所述系统机箱内均匀的分成多个检测箱,每个检测箱内均设有光线检测设备以及扬尘流动设备,所述扬尘流动设备的上方还设有扬尘防附着设备,所述光线检测设备用于在扬尘流动设备的作用下检测空气中的扬尘密度并且通过扬尘防附着设备的作用保证光线检测设备不被扬尘覆盖,所述系统机箱的顶部还设有箱盖。
优选的,所述系统机箱内位于光线检测设备以及扬尘流动设备的上方设有多块防尘盖板。
优选的,所述光线检测设备的包括透光板、光线发生器以及光线强度检测器,所述透光板包括平行于系统机箱侧壁设置的两块并且其材质为高透光的亚克力,所述光线发生器固定在系统机箱的内侧面上,所述光线强度检测器固定在远离光线发生器一侧的透光板上,所述光线发生器与光线强度检测器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扬尘流动设备包括噪音收集隔膜、密封筒一、小隔膜以及小活塞,所述密封筒整体为喇叭形且内部充满氦气,所述噪音收集隔膜固定在密封筒上形状为喇叭口的一端,所述小隔膜固定在密封筒上形状为直筒的一段的内部,所述小活塞的一端滑动安装在密封筒内,另一端穿过一块透光板伸入到两块透光板形成的空间内。
优选的,所述扬尘防附着设备包括噪音震动隔膜、密封筒二、撞针,所述密封筒二整体为喇叭形且内部充满氦气,所述噪音震动隔膜固定在密封筒二上形状为喇叭口的一端,所述撞针滑动安装在密封筒二且内侧通过连杆固定在噪音震动隔膜上。
优选的,所述检测箱的底部设有静电除尘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发明通过设置的光线发生器能持续发射出稳定强度的光线,通过光线强度检测器测量穿透两块透光板之间的扬尘后的光线强度,进而得知现在空气中的扬尘数值,比传统的通过传感器测量扬尘数值更加准确,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铁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南通理工学院,未经江苏铁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南通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76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