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更具整体性的装配式钢混组合梁接缝结构及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7473.1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9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杭振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D19/06 | 分类号: | E01D19/06;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111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体性 装配式 组合 接缝 结构 制造 方法 | ||
一种更具整体性的装配式钢混组合梁接缝结构,所述装配式钢混组合梁接缝结构包括型钢、第一组合梁、第二组合梁、中间槽、剪力钉、环氧砂浆、剪力砂浆和连接部件;第一组合梁设于所述型钢上,第二组合梁设于所述第一组合梁上,中间槽设于所述第一组合梁和所述第二组合梁上,剪力钉设于所述中间槽上且一端与所述型钢固连,环氧砂浆用于对所述第一组合梁与第二组合梁连接,剪力砂浆用于填满所述中间槽,连接部件设于所述第一组合梁和所述第二组合梁上。以及提供一种更具整体性的装配式钢混组合梁接缝结构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可以提高组合梁结构的抗剪性能,使接缝处受力情况得到简化,提高接缝处的耐久性和提高施工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组合桥梁领域,属于接缝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更具整体性的装配式钢混组合梁接缝结构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在我国的桥梁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的制作中,往往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的方法,湿接缝不可避免。然而,现有的技术一般采用混凝土板搭接在钢梁上,将预留钢筋进行绑扎,再将混凝土板和钢梁围成的空腔用环氧砂浆或者高强混凝土进行填补。该种接缝处的钢筋采用绑扎形式,会使接缝处的空间大大缩小,导致砂浆或者混凝土灌注不够密室,影响栓钉的抗剪性能和耐久性;在汽车荷载作用下,接缝处受力情况非常复杂,而接缝是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钢筋绑扎也是薄弱连接,薄弱的构造集中在一起,接缝处的整体性较差,接缝处容易出现裂纹,将会大幅降低接缝甚至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传统接缝工艺工作方法较为复杂,不能有效保证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并且会影响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具整体性的装配式钢混组合梁接缝结构及制造方法,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可以提高组合梁结构的抗剪性能,使接缝处受力情况得到简化,提高接缝处的耐久性和提高施工的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更具整体性的装配式钢混组合梁接缝结构,所述装配式钢混组合梁接缝结构包括型钢、第一组合梁、第二组合梁、中间槽、剪力钉、环氧砂浆、剪力砂浆和连接部件;第一组合梁设于所述型钢上,第二组合梁设于所述第一组合梁上,中间槽设于所述第一组合梁和所述第二组合梁上,剪力钉设于所述中间槽上且一端与所述型钢固连,环氧砂浆用于对所述第一组合梁与第二组合梁连接,剪力砂浆用于填满所述中间槽,连接部件设于所述第一组合梁和所述第二组合梁上。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组合梁上的第一连接槽、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槽上的多个第一上纵筋、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槽上的多个第一上贯通筋、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槽上的多个第一下纵筋、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槽上的多个第一下贯通筋、设于所述第二组合梁上的第二连接槽、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槽上的多个第二上纵筋、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槽上的多个第二上贯通筋、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槽上的多个第二下纵筋、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槽上的多个第二下贯通筋、所述第一组合梁上的钢筋通过多个连接套筒与所述第二组合梁上的钢筋相连、用于填满所述第一连接槽的第一砂浆、用于填满所述第二连接槽的第二砂浆。
再进一步,所述第一上纵筋与所述第一上贯通筋交错排列、所述第一下纵筋与所述第一下贯通筋交错排列、所述第一上纵筋与所述第一下纵筋呈V型排列、所述第一上贯通筋与所述第一下贯通筋呈倒V型排列、所述第二上纵筋与所述第二上贯通筋交错排列、所述第二下纵筋与所述第二下贯通筋交错排列、所述第二上纵筋与所述第二下纵筋呈V型排列、所述第二上贯通筋与所述第二下贯通筋呈倒V型排列、所述第一上贯通筋的一端通过所述中间槽进入到所述第二连接槽上、所述第一下贯通筋的一端通过所述中间槽进入到所述第二连接槽上、所述第二上贯通筋的一端通过所述中间槽进入到所述第一连接槽上、所述第二下贯通筋的一端通过所述中间槽进入到所述第一连接槽上、所述第一上纵筋与所述第二上贯通筋通过连接套筒固定、第一下纵筋与所述第二下贯通筋通过连接套筒固定、所述第二上纵筋与所述第一上贯通筋通过连接套筒固定、所述第二下纵筋与所述第一下贯通筋通过连接套筒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74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网站数据安全防护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媒体数据篡改检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