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冰蓄冷的控制装置和冰蓄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5401.3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4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胡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科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F24F11/64;F24F11/89;F28D9/00;F25D3/02;F25D29/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宸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08 | 代理人: | 李俊建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冰蓄冷 控制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冰蓄冷的控制装置和冰蓄冷系统,包括制冷机构、负荷分配机构、辅板式换热器;负荷分配机构安装在制冷机构中的主管道上,负荷分配机构用于根据负荷需求将制冷机组输出的冷量通过主板式换热器输出或通过蓄冰罐进行储存,且能够调整分配比例;蓄冰罐的内部设置有内围区域和外围区域,外围区域用于主管道与蓄冰罐之间的热交换使用,辅板式换热器通过辅管道与蓄冰罐连通,内围区域用于辅管道与蓄冰罐之间的热交换使用;本发明通过负荷分配机构,根据温度差需求合理调整实时制冷与实时制冰的比例,满足使用需求;通过辅板式换热器配合蓄冰罐中的气胀轴使用,且能够将蓄冰罐中的冰释冷完全释放得以利用,利用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蓄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冰蓄冷的控制装置和冰蓄冷系统。
背景技术
冰蓄冷空调系统一般由制冷机组、蓄冷设备(或蓄水池)、辅助设备及设备之间的连接、调节控制装置等组成。冰蓄冷空调系统最终的目的是为建筑物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另外,系统还应达到能源最佳使用效率,节省运转电费,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冰蓄冷空调系统。
蓄冷设备优先式运行策略是指蓄冷设备优先释冷,超过释冷能力的负荷由制冷机组负责供冷。这种方式通常用于单位蓄冷量所需的费用低于单位制冷机组产冷量所需的费用。蓄冷设备优先式在控制上要比制冷机组优先式相对复杂些。在下一个蓄冷过程开始前,蓄冷设备应尽可能将蓄存的冷量全部释放完,即充分利用蓄冷设备的可利用蓄冷量,降低蓄冷系统的运行费用;另外应避免蓄冷设备在释冷过程的前段时间将蓄存的大部分冷量释放,而在以后尖峰负荷时,制冷机组和蓄冷设备无法满足空调负荷需要的现象,因此应合理地控制蓄冷设备的剩余冷量,特别是对于设计日空调尖峰负荷出现在下午时段时非常重要。一般情况,蓄冷设备优先式运行策略要求蓄冷系统应预测出当日24小时空调负荷分布图,并确定出当日制冷机组在供冷过程中最小供冷量控制分布图,以保证蓄冷设备随时有足够释冷量配合制冷机组满足空调负荷的要求。
蓄冷系统的控制,除了保证蓄冷和供冷模式的转换以及空调供水或回水温度控制以外,主要应解决制冷机组与蓄冷设备之间供冷负荷分配间题,特别是在部分负荷时,应保证尽可能地将蓄冷设备的冷量释放完,即可采用融冰优先式运行策略,甚至可采用全蓄冷运行,即白天制冷机组停开,空调负荷全部由蓄冷设备满足。而在设计日空调负荷时,应采用制冷机组优先式运行策略,以保证逐时空调负荷要求。目前蓄冷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大多采用以计算机技术的直接数字控制器与电子传感器及执行机构相结合的直接数字控制系统。制冷机组的蓄冷量是定量的输出,而蓄冷设备的释冷是总量的输出。如两者为串联时,控制系统较为简单,供水温度易保持恒定;而对于并联系统,供水温度控制较难,特别是在释冷融冰后期,蓄冷设备的出口温度在逐渐升高,与制冷机组出口温度相比很难保持恒定不变。为了使每天蓄冷设备冷量充分释放,保持较为恒定的供水温度,满足设计日空调负荷要求,通常利用计算机作为蓄冷系统的监控设备;并利用系统中设置的流量计、温度计反馈的信号,逐时监视蓄冷设备的内部状况;通过计算机对空调系统负荷的预测,以此制定蓄冷系统的运行策略是制冷机组优先式还是蓄冷设备优先式。
现有的并联式冰蓄冷系统在实时蓄冰和实时制冷方面,难以进行精确控制,无法更为准确地控制供冷并满足节能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冰蓄冷的控制装置及冰蓄冷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冰蓄冷的控制装置及冰蓄冷系统,通过负荷分配机构,根据温度差需求合理调整实时制冷与实时制冰的比例,满足使用需求,且更为节能;通过辅板式换热器配合蓄冰罐中的气胀轴使用,且能够将蓄冰罐中的冰释冷完全释放得以利用,利用率高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冰蓄冷的控制装置,包括制冷机构、负荷分配机构、辅板式换热器以及PLC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科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科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54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