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延展性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5361.2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2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吴荣;周锋;邱继承;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飞英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2 | 分类号: | C04B28/02;C04B38/02;C04B38/10;C04B111/20;C04B111/34;C04B111/40;C04B11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陈明辉 |
地址: | 313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展性 强度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延展性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属于混凝土加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预制原材料的搅拌;S2、混凝土初始料的制备;S3、静置;S4、絮凝;S5、装模,其中,通过本发明的一种高延展性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高延展性高强度的混凝土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候性好的特点,能够满足建筑业对混凝土性能指标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同时,本发明采用水泥、细砂和硅藻土复合作为骨料,提高混凝土的内部孔隙率,显著降低混凝土的弹性,同时降低混凝土的堆积密度和质量密度,具有轻质化的特点,通过加入增强纤维和氧化石墨烯,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强度,聚合氯化铝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制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延展性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现代应用较为广泛的建筑材料,其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工艺简单、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
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制而成的新混凝土。
但废弃的混凝土块在破碎过程中,由于受到机械外力的作用,在混凝土块内部容易出现大量微细裂痕,导致混凝土块的孔隙率增大,从而使得其制得的再生混凝土密实程度较差,导致混凝土强度较差。
因此,需要设计一款新的一种高延展性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延展性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高延展性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制原材料的搅拌,将水泥20-40重量份、细砂20-35重量份、硅藻土3-13重量份、轻质碳酸钙1-12重量份、聚合氯化铝5-9重量份、轻骨料15-28重量份、增强纤维1-3重量份和氧化石墨烯1-3重量份搅拌得到混合物;S2、混凝土初始料的制备,在步骤S1中加入1.5-3.5重量份减水剂、2-5重量份其它助剂,并在水中分散均匀后加入粉料,继续搅拌50-120s得到混合浆料,最后将1-3重量份发泡剂加入到混合物中,从而制得混凝土初始料;S3、静置,在步骤S2中制得的混凝土初始料放置在容器中静置放置10S-20S;S4、絮凝,在步骤S3中静置后的混凝土初始料内加入3-7重量份的絮凝剂,以对混凝土初始料进行絮凝;S5、装模,将步骤S4中经过絮凝的混凝土初始料放入模具中,然后在模具中加入1-5重量份的发泡剂,将模具密封,晾干2-5小时后,将模具进行拆模,得到高延展性高强度的混凝土。
为了极大的提高轻骨料的黏附性能,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高延展性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优选的,轻骨料为黏土、陶粒、浮石、聚乙烯泡沫塑料和木屑中的任意一种。
为了极大的提高轻骨料的混合连接能力,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高延展性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优选的,轻骨料的粒径为2-8mm。
为了极大的提高增强纤维的耐冲击能力,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高延展性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优选的,增强纤维为聚丙烯纤维、聚己二酰己二胺纤维、玻璃纤维和植物纤维中的任意一种。
为了极大的提高发泡剂的发泡性能,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高延展性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优选的,发泡剂为铝粉、镁粉、锌粉、双氧水和松香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为了极大的提高减水剂对水的吸附性能,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高延展性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优选的,减水剂为FDN型减水剂、UNF-2型减水剂、AF型减水剂、S型减水剂和MF型减水剂中的任意一种。
为了极大的提高其它助剂的稳定性,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高延展性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优选的,其它助剂为自稳泡剂、保水剂、早强剂和缓凝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飞英电力器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飞英电力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53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