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热失控处理方法、装置、车辆和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5100.0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7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壮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33 | 分类号: | H01M10/633;H01M10/613;H01M10/6567;H01M10/6568;B60L58/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赵娟 |
地址: | 51064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失控 处理 方法 装置 车辆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热失控处理方法、装置、车辆和介质,应用于电池保护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装载有冷却液的第一管道、设置在第一管道上的流体驱动组件和导热组件,以及第二管道、设置在第二管道上的第一喷头、第二喷头;第一管道用于与电池组件连接;第二管道用于传递冷媒介质;第一喷头与电池组件相对设置,第二喷头与导热组件相对设置;所述方法包括:检测电池组件是否处于热失控状态;若是,则执行预设的热失控处理策略中的至少一个;热失控处理策略包括:控制第一喷头向电池组件喷洒冷媒介质,控制流体驱动组件驱动冷却液在第一管道循环流动,以及控制第二喷头向导热组件喷洒冷媒介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快速降低热失控电池组件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热失控处理方法、装置、车辆和介质。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纯电动汽车上的动力电池的着火、爆炸、碰撞等安全性问题一直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动力电池的着火燃烧等安全性问题,跟其自身的热失控有着很大的关联,例如:电池内部的锂枝晶导致正负极短路;外部挤压、针刺等导致正负极短路;外部短路导致电池内部热量累计过快等问题,等都容易引起电芯的热失控。一旦电芯出现热失控,其可能造成的起火或爆炸产生的能量,容易导致热失控扩展,引发周边电芯出现热失控,形成不可控的热失控连锁反应,最后引发整车出现着火等电池安全问题,尤为严重。
电池出现热失控后,整车一般会做相应的热失控故障处理,来降低热失控带来的危险等级。在一些处理方式上,有的是专门设计电池包内部的风冷系统或液冷系统,较为复杂;有的是电池紧急切断高压继电器,断开电池包内部的保险丝,来防止大电流的冲击,但高压下电后,空调冷却系统无法使用,无法对电芯进行热管理冷却;有的是高压下电后,利用电子风扇对电池回路的水温进行降温,但风扇的功率较大,蓄电池很容易出现亏电,风扇无法持续工作,无法持续散热。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电池热失控处理方法、装置、车辆和介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热失控处理方法,应用于电池保护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装载有冷却液的第一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的流体驱动组件和导热组件,以及第二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一喷头、第二喷头;所述第一管道用于与电池组件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用于传递冷媒介质;所述第一喷头与所述电池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喷头与所述导热组件相对设置;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电池组件是否处于热失控状态;
若是,则执行预设的热失控处理策略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热失控处理策略包括:控制所述第一喷头向所述电池组件喷洒所述冷媒介质,控制所述流体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冷却液在所述第一管道循环流动,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喷头向所述导热组件喷洒所述冷媒介质。
可选地,所述电池保护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组件;所述检测所述电池组件是否处于热失控状态包括:
获取所述温度检测组件针对所述电池组件进行检测得到的电池温度;
基于所述电池温度判断所述电池组件是否满足预设的热失控条件;
若是,则确定所述电池组件处于热失控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提供所述冷媒介质的主介质源连接;在所述主介质源和所述第一喷头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喷头向所述电池组件喷洒所述冷媒介质包括:
开启所述第一阀门,以使所述主介质源的冷媒介质在所述第二管道中传递;
开启所述第一喷头,以朝向所述电池组件喷洒所述冷媒介质。
可选地,所述电池保护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喷头之间的压力检测组件;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51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