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陆空两栖车辆域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2640.3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1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杨超;王伟达;陈寅聪;徐彬;李哲;项昌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B60F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李鹏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陆空 两栖 车辆 控制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陆空两栖车辆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域、底盘域、飞控域、人机交互域和智能域;每个域都包含独立的信号处理单元、执行装置、以太网通信单元、CAN通信单元;单个域之间通过以太网通信,域控制系统内部通过CAN总线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空两栖车辆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域,用于根据接收的传感器信号并与其他域控制器进行交互,通过电压转换器给其他域控制器供电;结合发动机、发电机、动力电池的参数与固有属性,进行动力系统热管理、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电池均衡管理,生成控制指令,控制动力域的执行装置执行相应的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空两栖车辆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域,用于根据接收的传感器信号并与其他域控制器进行交互,结合车辆自身位置位姿信息和传感器数据,完成障碍物检测和三维环境重建;在自动驾驶模式中,智能域进行路径规划,控制底盘域和飞控域,自动控制陆空两栖车辆的地面行驶、起飞、悬停、巡航和降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空两栖车辆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域,用于根据接收的传感器信号并与其他域控制器进行交互,结合车辆的底盘及车身零件特性固有参数,生成轮毂电机、转向电机的控制指令,控制底盘域的执行装置执行相应的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空两栖车辆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飞控域,用于根据接收的传感器的信号并与其他域控制器进行交互,结合车辆的旋翼及车身零件特性固有参数,生成旋翼电机和涵道电机的控制指令,控制飞控域的执行装置执行相应的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空两栖车辆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机交互域,用于根据接收的传感器信号和开关并与其他域控制器进行交互,将车辆的位置、位姿以及相关状态信息通过仪表系统显示出来;结合车辆的运行工况,生成车辆灯光的控制指令,控制人机交互域的执行装置执行相应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任一项所述的陆空两栖车辆域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陆空两栖车辆采用垂直升降的方式;
爬升阶段中,人机交互域中的旋翼与涵道驱动模式开关打开后,释放旋翼电机和涵道电机;飞控域控制旋翼电机和涵道电机加速旋转,增加旋翼与涵道提供的总升力;
当总升力达到大于车辆总重力后升力到达起飞的临界值,飞控域继续控制旋翼电机和涵道电机增加转速,抵消寄生阻力和加速阻力,控制车辆爬升;
在车辆爬升至设定高度后,飞控域继续控制旋翼电机和涵道电机逐渐降低转速,使车辆悬停于设定高度的阈值内;此阶段中,应控制每个电机的转速和转矩相同,提供的升力也相同;
巡航阶段中,飞控域控制各个旋翼电机和涵道电机的转速,调整该陆空两栖车辆的车头方向;确定其前进方向后,控制旋翼电机和涵道电机增加转速,平衡寄生阻力、重力和加速阻力的矢量之和,使车辆获得向前的速度和加速度;
降落阶段前,飞控域控制各个旋翼电机和涵道电机的转速,使该陆空两栖车辆悬停于当前高度,并调整其姿态;
降落过程中,飞控域控制旋翼电机和涵道电机减速旋转,降低旋翼与涵道提供的总升力,使陆空两栖车辆获得向下的加速度和速度;当总升力降低到低于车辆总重力的设定阈值后,飞控域继续控制旋翼电机和涵道电机逐渐保持转速,控制车辆以合适垂直速度降落;降落过程中,;控制每个电机的转速和转矩相同,提供的升力也相同;
降落后,打开轮毂电机驱动开关,切换为地面行驶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未经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264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