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评价乳化液稳定性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2062.3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6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胡汉国;岳建伟;郭巧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陈秋梦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评价 乳化 稳定性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用于评价乳化液稳定性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涉及金属加工液领域。测试装置通过将乳化液加入至第一乳化箱中,依次通过第二乳化箱和第三乳化箱之后再次回流至第一乳化箱中,实现乳化液的循环流动,能够模拟乳化液的工业应用环境,进而考察乳化液的长期稳定性。此外,还可以控制三个乳化箱的操作参数,筛选出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稳定性更优异的表面活性剂或者其他功能性添加剂,以使加工过程稳定运行,还可以节省油品消耗、减少环保处理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加工液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评价乳化液稳定性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在金属加工过程中,为保证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加工质量,一般使用乳化液进行润滑和冷却。由于金属加工的现场条件,如温度、压力、流量、杂油、金属粉末和工作设备的开停等因素对现场使用的乳化液的各项性能,特别是对乳化液的长期稳定性和再乳化性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一般会出现乳化液的稳定性会随着温度、压力及时间的变化而出现应用性能不稳定的情况。
乳化液性能不稳定的直接表现是乳化液表面出现浮油,乳化液浓度降低,直接后果是撇油设备的运行频率增加、乳化液的润滑性降低和金属加工的表面质量变差。为了保证良好的润滑性及加工性能,需要不停补充新油,使油耗升高,费用增加。此外,而过多的撇油不但使能量消耗增加,同时增加了废液处理的负担。
鉴于此,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用于评价乳化液稳定性的测试装置,其能够模拟工业应用环境,可以考察乳化液的长期稳定性,或者筛选出对特定参数性能更好的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评价乳化液稳定性的测试方法,其通过在模拟工业应用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循环,通过筛选针对特定参数性能更好的表面活性剂,能够避免由于乳化液稳定性差所造成的诸多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评价乳化液稳定性的测试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间隔设置有两个挡板,以将箱体分为第一乳化箱、第二乳化箱和第三乳化箱;第一乳化箱与第二乳化箱连通,第二乳化箱和第三乳化箱连通,第三乳化箱与第一乳化箱连通,测试装置被配置成使待测乳化液在第一乳化箱、第二乳化箱和第三乳化箱之间进行循环的装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乳化箱和第二乳化箱之间的挡板从箱体的顶部延伸至底部,以将第一乳化箱和第二乳化箱进行分隔;
第一乳化箱上设置有出料口,第二乳化箱上设置有进料口,第一乳化箱上的出料口通过第一连通管路与第二乳化箱上的进料口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乳化箱上的出料口位于第一乳化箱的底部侧壁,第二乳化箱上的进料口位于第二乳化箱的顶部,第一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输送泵;第一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流量的第一控制阀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通管路的出口处设置有喷淋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乳化箱和第三乳化箱之间的挡板的底部与箱体的底壁相连,顶部与箱体的顶壁间隔设置,以在挡板和箱体的顶壁之间形成用于乳化液流通的溢流通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乳化箱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出料口,第一乳化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第三乳化箱上的出料口通过第二连通管路与第一乳化箱上的进料口连通,第二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输送泵,第二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流量的第二控制阀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通管路的出口处设置有雾化喷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乳化箱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二乳化箱内的乳化液进行升温的加热机构,第三乳化箱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三乳化箱内的乳化液温度的测温机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箱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加热机构工作的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20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