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UICC对于NFC连接关闭的管理方法、终端及UICC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1162.4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6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刘煜;翟京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 | 分类号: | H04W4/80;H04W8/18;H04W24/04;H04W76/14;H04W76/19;H04W76/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罗建民;杜丹丹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uicc 对于 nfc 连接 关闭 管理 方法 终端 | ||
本公开提供一种UICC对于NFC连接关闭的管理方法、终端及UICC,其中,所述管理方法包括:终端与当前NFC设备建立NFC连接并传输数据;若监听到NFC连接发生关闭,则基于终端本次NFC连接关闭的原因生成NFC连接关闭命令并发送至UICC,以使UICC接收并解析所述NFC连接关闭命令,获得终端本次NFC连接关闭的原因,并基于该原因生成包含对应的重试连接要求的响应消息后返回至终端;以及,接收并解析所述响应消息,获取终端本次NFC连接关闭原因对应的重试连接要求,并按照该要求执行相应的操作。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既满足了NFC应用获取NFC连接关闭情况的需求,又实现了UICC相关管理要求。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ICC对于NFC连接关闭的管理方法、一种终端、一种UICC、一种计算机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业务是基于UICC(UniversalIntegrated Circuit Card,通用集成电路卡)实现的主要业务之一,是在非接触式射频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形成的在特定范围进行数据交换的业务。NFC业务与移动通信密切关联,是运营商发展的重要业务之一,其业务范围非常普遍,不仅应用于电信行业,还应用于金融、民生等行业。在很多典型场景中,一张UICC卡会承载银行卡、公交卡、门禁卡、身份识别卡、校园/企业一卡通等多个业务应用。
考虑到NFC是终端和UICC密切关联的业务,终端承担NFC的基本通信功能,而UICC承载NFC应用及其安全能力,所以终端的NFC连接与UICC关联的NFC应用有直接的关系。终端NFC连接的状态直接影响到UICC承载的NFC应用的功能执行的可行性。如终端NFC连接完成,则意味着终端可以发起新的NFC连接,且NFC应用的功能正常;如NFC应用在执行过程中异常中止,则意味着终端的NFC连接存在问题,NFC应用的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需要重点关注;如终端的NFC连接因被用户关闭而中断,则NFC应用的功能暂不可行,后续业务也无法执行。因此,NFC应用有必要及时获知终端NFC关闭的情况,以便明确其对自身的影响,并调整相关的行为,然而依据目前的方案,还无法满足NFC应用的这一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完成了本公开。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UICC对于NFC连接关闭的管理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管理方法包括:
与当前NFC设备建立NFC连接并传输数据;
持续监听NFC连接是否发生关闭,一旦监听到NFC连接发生关闭,就基于终端本次NFC连接关闭的原因生成NFC连接关闭命令,并发送至UICC,以使UICC接收并解析所述NFC连接关闭命令,获得终端本次NFC连接关闭的原因,并基于该原因生成包含对应的重试连接要求的响应消息,以及将所述响应消息返回至终端;以及,
接收并解析所述响应消息,获取终端本次NFC连接关闭原因对应的重试连接要求,并按照该要求执行相应的操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UICC对于NFC连接关闭的管理方法,应用于UICC,所述管理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NFC连接关闭命令,所述NFC连接关闭命令是终端与当前NFC设备建立NFC连接并传输数据后,在持续监听NFC连接是否发生关闭的过程中监听到NFC连接发生关闭并基于其本次NFC连接关闭的原因生成的;
解析所述NFC连接关闭命令,获得终端本次NFC连接关闭的原因;
以及,
基于终端本次NFC连接关闭的原因生成包含对应的重试连接要求的响应消息,并将所述响应消息返回至终端,以使终端接收并解析所述响应消息,获取终端本次NFC连接关闭原因对应的重试连接要求,并按照该要求执行相应的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11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