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转动复位多层置物的立杆装置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0723.9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5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庞宗强;吴浩;王严晖;袁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B5/00 | 分类号: | B62B5/00;B62B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田凌涛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转动 复位 多层 装置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转动复位多层置物的立杆装置及应用,立杆装置包括中心杆、以及设置于中心杆上至少一个转动复位结构,各转动复位结构彼此相同,且分别包括转动结构、以及对转动结构进行复位的复位结构,转动结构的转动带动复位结构沿中心杆轴向转动。本发明可应用于内镜转运车,基于立杆装置处于竖直工作状态,立柱套设于立杆装置外部,其下端共同与底架相连,上端共同安装有扶手;底架下方安装行走装置,旋转支架与承载容器连接,并穿过立柱与转动结构连接。本发明可以实现三层可拆装承载容器在不同高度空间的平铺,增大了应用设备的承载空间和使用便捷性,且恢复到一定角度内后能够实现自动复位,拆卸方便,便于后期的维护与修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器械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转动复位多层置物的立杆装置及应用。
背景技术
转动复位结构常见于各种器械装置中,但市面上的器械装置采用的转动复位结构常常只能向一侧旋转复位,并且不能在指定角度内自由活动,并不能有效地省时省力,比如医院中用来转移运送内镜的内镜转运车。内镜转运车广泛应用于医院内镜中心、手术室,供应室等,现有的医院中正在使用的内镜转运车中一般设置多层可以放置内镜,但部分内镜转运车的托盘架是固定的,放取内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碰撞等情况,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增加了不同内镜之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也有一部分内镜转运车的托盘架是能够旋转的,但是托盘架不能自动回复,需要医护人员手动将托盘架拨回原位,并且缺乏定位结构,托盘架在转运内镜的过程中容易晃动,增加了内镜碰撞的风险,医务人员操作非常不方便,增加了操作时间,也增加了工作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转动复位多层置物的立杆装置,用于实现对各旋转支架的连接设置,包括中心杆、以及设置于中心杆上至少一个转动复位结构,各转动复位结构的结构彼此相同,且各转动复位结构分别与各旋转支架一一对应,所述各转动复位结构分别包括转动结构、以及用于对转动结构进行复位的复位结构,各转动复位结构的结构中: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轴套,所述轴套套在中心杆上,并且轴套外壁设置有平面槽,所述平面槽用于与对应旋转支架连接,所述复位结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转动结构两端、并且套设于中心杆上的上复位结构、下复位结构,所述上复位结构、下复位结构分别均包括复位环、复位台阶、以及所述复位环与复位台阶之间夹持着的旋转复位弹性元件,所述旋转复位弹性元件一端固定接触复位台阶、另一端与复位环上所设限位位置接触,所述复位台阶与中心杆固定连接,所述复位环与中心杆活动连接、且复位环与转动结构彼此相对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结构的转动可以带动复位环沿中心杆轴向转动,从而带动旋转复位弹性元件发生弹性形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结构还包括上单列角接触球轴承、下单列角接触球轴承、以及活动套设于中心杆的轴承衬套,轴套套设于轴承衬套的外周,所述上单列角接触球轴承、下单列角接触球轴承分别内嵌固定设置于所述轴套两端面的内部,且上单列角接触球轴承、下单列角接触球轴承分别套设于轴承衬套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上复位结构、下复位结构中的复位环均包括复位外环、复位内环,所述复位内环固定套设于中心杆,所述复位外环活动套设于所述复位内环的外周,所述复位外环与所述轴套彼此相对端固定连接,所述复位环上所设限位位置包括设置在复位外环上的推动螺丝、以及设置在复位内环上的预紧螺丝,所述限位位置设置于所述复位环面向所述复位台阶的一侧,所述复位外环、复位内环上均有多个预留螺纹孔设置,所述推动螺丝择一选择复位外环上的预留螺纹孔设置,所述预紧螺丝择一选择复位内环上的预留螺纹孔,且所述推动螺丝、预紧螺丝均位于所述旋转复位弹性元件另一端所对的同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07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