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0682.3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8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嵇海旭;梁秀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B63B1/10;B63B43/04;B63H21/17;B63H23/06;B63H25/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 | 沈煜华 |
地址: | 52408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无人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包括两个船体和船板,两个船体的顶侧均固定安装有电池箱,船板的一侧开设有调节槽孔,两个电池箱相互靠近的一侧共同安装有设置在调节槽孔内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两个船体的间距;船板的底侧固定安装有L形架,L形架一侧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的两侧内壁通过下放驱动机构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连接螺旋桨,下放驱动机构用于将螺旋桨下放或收回。当无人船遇到风浪时,通过调节机构带动两个电池箱同步反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个船体同步反向移动,从而可以调节两个船体之间的间距,增强自身的行驶稳定性,避免侧翻,又可在收回或停泊时,减小间距,节省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船是一种可以无需遥控,借助精确卫星定位和自身传感即可按照预设任务在水面航行的全自动水面机器人,英文缩写为USV,在无人技术领域,有关无人船的研究探索也在进行之中,那些漂泊在海上的船只未来或许将迈入无人化时代,国内无人船用途多为测绘、水文和水质监测,尤其在海洋这种大面积水域,使用无人船代替人工进行作业,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和风险性。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海洋无人船结构多为固定设置,在海洋航行中,不同区域和时间的海面平静程度不同,在无人船的自动行驶在海洋中,在遇到海浪强度较多的区域时,无法调节结构来增强自身的抗海浪性能来提升自动行驶的稳定性,而容易导致海洋无人船侧翻而造成严重损失,且在收回或停泊时,会占据较大的空间,海洋无人船的实用性差,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包括两个船体和船板,两个所述船体的顶侧均固定安装有电池箱,所述船板的一侧开设有调节槽孔,两个所述电池箱相互靠近的一侧共同安装有设置在所述调节槽孔内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两个所述船体的间距;
所述船板的底侧固定安装有L形架,所述L形架一侧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两侧内壁通过下放驱动机构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连接螺旋桨,所述下放驱动机构用于将所述螺旋桨下放或收回。
借由上述机构,当无人船遇到风浪或者使用结束进行回收放置时,通过调节机构带动两个电池箱同步反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个船体同步反向移动,从而可以调节两个船体之间的间距,既可以在遇到风浪时,增大间距,增强自身的行驶稳定性,避免侧翻而造成严重损失,又可以在收回或停泊时,减小间距,节省空间,实用性强。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调节块、双向丝杆和四个调节杆,所述双向丝杆转动安装在所述调节槽孔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船板外并延伸至所述L形架的顶侧,两个所述调节块螺纹套接在所述双向丝杆上,四个所述调节杆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调节块的两侧上,四个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池箱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杆上安装有用于调节两个船体间距的调节单元。
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通过调节单元带动双向丝杆转动,双向丝杆转动带动两个调节块同步反向移动,两个调节块移动通过调节杆带动两个电池箱同步反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个船体同步反向移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调节电机、调节齿轮、调节齿圈、调节蜗杆和调节蜗轮,所述调节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调节槽孔的顶侧内壁上,所述调节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调节齿圈转动安装在所述调节槽孔的底侧内壁上,所述调节蜗杆固定安装在所述调节齿圈的顶侧上,所述调节蜗轮固定套接在所述双向丝杆上,所述调节齿圈与所述调节齿轮相啮合,所述调节蜗杆与所述调节蜗轮相啮合。
通过调节单元的设置,当无人船遇到风浪或者使用结束进行回收放置时,启动调节电机带动调节齿轮转动,调节齿轮转动带动调节齿圈转动,调节齿圈转动带动调节蜗杆转动,调节蜗杆转动带动调节蜗轮转动,进而带动双向丝杆转动,在调节的同时实现自锁,从而可以保证调节后状态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06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潜用燃料电池双层供气管路系统
- 下一篇:一种循环能高效闪蒸系统及闪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