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氮不锈钢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0202.3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4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董超群;韩光武;孙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源市瑞麦特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44;C22C38/46;C22C38/50;B21J5/00;C21D8/00;C22B9/18;C22C3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动力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75 | 代理人: | 张盼 |
地址: | 459000 河南省焦作市济***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氮不锈钢以及制备方法,该不锈钢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组成为:C 0.28~0.42%、Si≤0.1%、Mn 0.3~0.7%、Cr 14.5~17.5%、Mo 1.3~2.3%、V 0.3~0.7%、N 0.12~0.35%、Ni≤0.5%、P≤0.025%、S≤0.003%,Ti≤0.003%,余量为Fe,该不锈钢中有较高的铬含量,并降低了硅和镍含量,有利于提高钢液的平衡氮含量,与合金中的钒、钼等元素结合生成细小的纳米碳氮化物并产生显著的沉淀强化作用,对不锈钢的强度、耐磨性及塑韧性产生积极作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非真空感应+气氛保护电渣重熔+锻造开坯+锻/轧成形+退火工艺的制备方法,不仅生产流程短、加工成本低,而且有效保证了不锈钢中的氮含量及均匀性,得到的不锈钢纯净度也比较高,组织得到有效控制,在强度相当的前提下塑韧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不锈钢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含氮不锈钢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不锈钢因其良好的抗腐蚀性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能源、海洋、医疗等领域。原料中往往需要加入一定含量的镍,为了满足对强度和耐磨性的要求也会加入一定含量的碳,但是碳元素的加入会降低材料的耐腐蚀性和韧性。随着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不锈钢中加入一定量的氮用于代替镍和碳元素,加入氮元素后可以减少昂贵金属镍的使用,节约资源;同时可以提高不锈钢的强度、耐蚀性、耐磨性又不会降低材料的塑韧性等,因此含氮不锈钢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可用于制造护环、轴承、模具等。
含氮不锈钢在熔炼过程中存在氮难加入以及氮溢出等问题,含氮不锈钢的生产存在技术难度高、生产周期长等问题。目前国内多采用电弧炉、LF、VD、AOD、真空感应炉、加压电渣重熔等冶炼高氮钢,工艺流程长、产品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此外由于铬含量较高容易生产网状或链状碳化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含氮不锈钢。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含氮不锈钢,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组成为:C 0.28~0.42%、Si≤0.1%、Mn 0.3~0.7%、Cr 14.5~17.5%、Mo 1.3~2.3%、V 0.3~0.7%、N 0.12~0.35%、Ni≤0.5%、P≤0.025%、S≤0.003%,Ti≤0.003%,余量为Fe。
如上所述的含氮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冶炼:将除了含氮原料的其他原料于感应炉中冶炼,冶炼温度为1550~1630℃,待原料熔炼50~80min后加入脱氧剂脱氧,然后加入含氮原料继续冶炼,控制冶炼终点Ti含量≤0.003%,最后加入脱硫剂除硫出钢;
S2.浇注电极: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将钢液浇注为自耗电极,浇铸温度为1510~1560℃,浇注时钢液上升速率控制为8~20mm/s;
S3.电渣重熔:采用氮气保护气氛将所述自耗电极进行电渣重熔,得到电渣锭;所述重熔氮气压力为1~5bar,重熔功率为650~1000Kw;
S4.开坯+成形:将所述电渣锭首先于1100~1250℃保温处理,然后进行镦拔开坯;再经1100~1180℃保温处理,然后进行锻/轧成形;最后进行终锻/轧,温度为870~950℃;终锻/轧后进行冷却;
S5.退火:将所述冷却后的成形不锈钢材进行退火,得到成品不锈钢。
优选的,步骤S1所述含氮原料为铬氮合金或钒氮合金,粒径为2~5mm。
优选的,步骤S1加入含氮原料后,继续冶炼10~20min,并采用底吹氮气的方式进行搅拌。
优选的,所述脱氧剂的加入量为0.5~2kg/t钢、所述脱硫剂的加入量为3~6kg/t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源市瑞麦特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济源市瑞麦特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02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临床护理的便携消毒装置
- 下一篇:一种立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