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醒酒护肝功能的冲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0001.3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4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天慈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三义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K9/16;A61P39/02;A61P1/16;A61K35/644 |
代理公司: | 重庆憨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61 | 代理人: | 吴明枝 |
地址: | 2368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醒酒 肝功能 冲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醒酒护肝功能的冲剂,按质量计,由以下原料组成:葛根8‑10份、五味子5‑6份、决明子5‑6份、高丽参5‑6份、甘草5‑6份、砂仁5‑6份、贯众5‑6份、乌梅5‑6份、酸枣5‑6份和蜂蜜10‑20份。以葛根为主要原料,分解乙醇毒性,减弱酒精对大脑的抑制作用,减少肠胃对酒精的吸收,促进血液中酒精的代谢和排泄,从而产生醒酒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具有醒酒护肝功能的冲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髙,其中对于酒的消费水平更是飞速攀升。虽然适量饮酒对于人体有一定益处,但是过多饮酒绝对是百害而无一利。《本草纲木》中这样记载:“过饮不节,杀人顷刻”。现代西医也认为,过量的酒精会对人体的心脏、血液循环系统以及电解质平衡等方而都造成损害,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性命之虞。因此,寻找解酒的方法或具有天然解酒功效的药(食)物已经成为众多研究者的工作重点。
酒精对人体的伤害,尤其对肝脏的损伤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开发和筛选对乙醇诱发的肝损伤具有较高保护作用的产品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醒酒护肝功能的冲剂,以葛根为主要原料,分解乙醇毒性,减弱酒精对大脑的抑制作用,减少肠胃对酒精的吸收,促进血液中酒精的代谢和排泄,从而产生醒酒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发方案是:
一种具有醒酒护肝功能的冲剂,按质量计,由以下原料组成:葛根8-10份、五味子5-6份、决明子5-6份、高丽参5-6份、甘草5-6 份、砂仁5-6份、贯众5-6份、乌梅5-6份、酸枣5-6份和蜂蜜10-20 份。
葛根有解酒作用,古代文献中谈解酒作用最多的是葛根、葛花,葛根有很好的止渴作用,常常用于酒醉后口渴的治疗,葛根中的大豆苷,能分解乙醇毒性,减弱酒精对大脑的抑制作用。与甘草、砂仁、贯众合用,能解酒毒,对酒后的头痛头晕,腹泻腹痛,面红口渴有一定效果。
五味子主要成分中五味子醇甲具有安定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达到宁心安神的功效,五味子还具有保肝作用,可以促进肝药酶的合成、增强肝药酶的活性,从而提高肝脏解毒能力;决明子有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高丽参能大补元气、生津安神、促进血液循环,二者合用,有利于促进血液中酒精的代谢和排泄。
蜂蜜能够通过提高肝脏和胃的抗利尿激素(ADH)和乙醛脱氢酶 (ALDH)活性从而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乙醇浓度,具有明显的解酒作用;乌梅缓解呕吐、涩肠止泻、止咳止渴;酸枣具有养心、安神、敛汗的功效,还能够起到滋补肝脏,宁心安神和生津止渴的功效。三者合用,既有助于醒酒养肝,还能调节口味。
优选地,按质量计,由以下原料组成:葛根10份、五味子9份、决明子7份、高丽参6份、甘草5份、砂仁5份、贯众5份、乌梅6 份、酸枣6份和蜂蜜2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醒酒护肝功能的冲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原料葛根、五味子、决明子、高丽参、甘草、砂仁和贯众粉碎,再按配方量混合;
B、用水煎两次,沉淀后取上清液,加入乙醇溶液,并使其沉淀,然后过滤得清液,
C、将乌梅和酸枣去核,再按配方量混合煮沸40~60min,加入蜂蜜至充分溶解,得到原浆;
D、将原浆、B步骤得到的清液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制成颗粒,然后过50~60目筛后烘干至含水量<4%,灭菌、装袋后即得。
优选地,所述的B步骤,先以固液比1kg:10~20L进行蒸煮,蒸煮60~120min,得到滤液,将残渣进行第二次固液比1kg:10~20L 进行蒸煮,蒸煮60~120min,将两次得到的滤液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三义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三义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00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