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强耦合体系的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89728.X | 申请日: | 2021-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3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华;周建华;周张凯;马东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41 | 分类号: | G01N21/41;G01N21/25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梁嘉琦 |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耦合 体系 传感器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基于强耦合体系的传感器在病毒筛查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强耦合体系的传感器包括:
金属纳米颗粒;
J聚集体染料,吸附于所述金属纳米颗粒表面;
抗原,吸附于所述J聚集体染料表面;所述基于强耦合体系的传感器能结合光谱检测设备对病毒进行筛查,且筛查时,其吸收光谱图能呈现两个吸收峰,定义强耦合体系的传感器的折射率传感响应ISC,其中ISC =[(Ip1+Ip2)/2+Iv]/ [(Ip1+Ip2)/2-Iv],其中Ip1和Ip2是两个吸收峰的强度值,Iv是两个吸收峰之间的谷的强度值,通过将人体血清样品中的ISC值与标准病毒抗体样品的ISC值进行对比,实现对特定病毒携带者的筛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强耦合体系的传感器在病毒筛查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纳米颗粒为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特性的金属纳米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强耦合体系的传感器在病毒筛查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纳米颗粒为金纳米棒及银包金纳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强耦合体系的传感器在病毒筛查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原为病毒相关的抗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972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