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灌浆套筒连接混凝土加固构造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9507.2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4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姚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攀峰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E04G23/02;E04B5/32;E04B1/20;E04B1/21;E04B1/58;E04B1/38;E04G21/14;E04G21/02;E04G21/12;E04C5/01;E04G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95 | 代理人: | 高芳;朱婷婷 |
地址: | 10007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浆 套筒 连接 混凝土 加固 构造 施工 方法 | ||
一种灌浆套筒连接混凝土加固构造及施工方法,包括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上部结构包括上层预制混凝土墙板,下部结构包括下层混凝土墙板和两层墙板之间的混凝土楼板,柱板连接节点包括附加抗剪钢板和与附加抗剪钢板配合的至少两排水平抗剪件,附加抗剪钢板的内侧与上层预制混凝土墙板的表面粘钢加固,混凝土楼板上对应附加抗剪钢板的位置开有供其插入的竖向插槽,水平抗剪件为前后两侧附加抗剪钢板之间的拉接件。本发明采用附加抗剪钢板增强剪力墙水平接缝区域的抗剪能力,在剪力墙上选择两侧直接粘接附加抗剪钢板或者在剪力墙上开出凹槽,将附加抗剪钢板置入凹槽内,通过两侧的水平抗剪件拉接为一体进一步提升钢板与混凝土墙共同抗剪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加固结构,特别是一种灌浆套筒连接混凝土加固构造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工业化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重点,目前建筑工业化的主流结构是墙身为预制混凝土墙板,上下之间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的剪力墙结构体系,存在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施工周期较长,抗拉强度低,抗震性能较差,在地震作用下延性较差,易发生脆性破坏的问题。特别是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工人的施工水平程度参差不齐,容易产生钢筋与套筒不对位,工人用气焊烤钢筋,强行将钢筋煨弯;有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节点灌浆不饱满,部分项目施工质量难以达到要求的问题,从而增大预制剪力墙体系在地震中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质量未达到要求工程进行加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灌浆套筒连接混凝土加固构造及施工方法,要解决预制柱与楼板的连接节点存在施工质量不达标,从而影响房屋抗震性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灌浆套筒连接混凝土加固构造,包括墙板连接节点,所述墙板连接节点包括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所述上部结构包括上层预制混凝土墙板,所述下部结构包括下层混凝土墙板和两层墙板之间的混凝土楼板,
所述上层预制混凝土墙板包括上层墙竖筋、上层墙水平筋和上层墙混凝土,所述下层混凝土墙板包括下层墙竖筋、下层墙水平筋和下层墙混凝土,所述灌浆套筒的上半部套接在上层墙竖筋的底部,灌浆套筒位于上层预制混凝土墙板内并且其下侧表面与上层预制混凝土墙板的下侧表面平齐或者高于下侧表面,所述下层墙竖筋与上层墙竖筋一一对应,并且下层墙竖筋的顶部穿过混凝土楼板锚入灌浆套筒的下半部内,所述灌浆套筒内填充有灌浆料,所述楼板包括楼板上层钢筋、楼板下层钢筋和楼板混凝土,
所述柱板连接节点还包括附加抗剪钢板和与附加抗剪钢板配合的至少两排水平抗剪件,
所述附加抗剪钢板竖向沿墙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组,每组附加抗剪钢板共两块,分别对应设置在墙板连接节点的前后两侧,每侧附加抗剪钢板的上部均紧贴上层预制混凝土墙板的底部表面,每侧附加抗剪钢板的下部与下部结构固定连接,
所述附加抗剪钢板的内侧与上层预制混凝土墙板的表面粘钢加固,所述混凝土楼板上对应附加抗剪钢板的位置开有供其插入的竖向插槽,所述竖向插槽内、附加抗剪钢板的四周填充有后封堵材料,
所述水平抗剪件为前后两侧附加抗剪钢板之间的拉接件,所述水平抗剪件包括上层抗剪件,所述上层预制混凝土墙板上开有供上层抗剪件贯穿的上层孔道,上层孔道位于灌浆套筒的上方,上层抗剪件穿入上层孔道内并且其两端拉接前后两侧附加抗剪钢板的上部,上层抗剪件与附加抗剪钢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层孔道内填充有后封堵材料,
所述水平抗剪件还包括下层抗剪件,所述下部结构上开有供下层抗剪件贯穿的下层孔道,下层抗剪件穿入下层孔道内并且其两端拉接前后两侧附加抗剪钢板的下部,下层抗剪件与附加抗剪钢板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层孔道内填充有后封堵材料。
所述附加抗剪钢板的加固宽度位于墙板连接节点的墙端部的1/3区域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攀峰,未经姚攀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95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