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块链的多方合同签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8588.4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8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田海博;李茂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G06F21/62;G06F21/64;G06Q50/1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王晓玲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块 多方 合同 签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多方合同签署方法。由证书颁发机构(CA)负责给签署者签发证书,并不具体参与合同的签署,减少了对可信第三方的依赖。合同签署方使用CA颁发的证书互相验证身份并给自己的区块链地址授权,授权的区块链地址即可代表所有者在区块链上进行合同的签署,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计算量和通讯量,也降低了合同签署的经济成本。合同的签署过程是在区块链上完成的,没有第三方的介入,可以保证合同签署过程的透明性、合理性、合法性和公平性。区块链中仅保存合同对应的哈希值以及签署方的区块链地址,并不能直接与现实中的具体合同及签署者身份联系起来,有效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多方合同签署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信息极易被修改、删除,要和传统的纸质合同具有相同法律效力,在线合同签署需要解决几个问题:①身份认证,即确定签署人的身份信息,目前的解决方案有电子签名,或者借助公安部身份认证系统等。②签署过程的公平性,即确保签署顺序等因素不会对合同签署方带来任何实质性的优势或劣势。通常的解决方案是借助可信第三方来保证。③签署合同的保存,确保合同在签署后不会被单方修改、篡改。解决方案有借助公证处公证、使用时间戳、使用区块链保存等。另外,有些合同可能还涉及隐私保护的问题。出于某些原因,合同的利益关系人希望知晓合同内容的人群仅局限在一个较小范围内。
目前市面上的合同签署平台大体可以分为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两类。中心化的解决方案,如法大大、上上签等,合同的签署及生效高度依赖于某一组织的背书。其中有一部分解决方案也会借助区块链保存合同信息,如中国专利CN202011444867.8提出的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合同在线签署及保全方法。去中心化的解决方案,都是依赖于区块链来完成合同的签署。如中国专利CN201810634852.4中提出的基于区块链的多方公平PDF合同签署方法,借助区块链技术,把各方的VES和分布式哈希所涉及的状态量存储到区块链中,并融合进一个群组密钥协商协议GKA,用于向区块链中存储加密的数字签名,进而完成合同签署。但该方案计算成本较高,并且由于PDF文件缘故,合同签署必须按照固定顺序线性完成,过程中出现异常还需要可信第三方的介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多方合同签署方法,有效提高了合约签署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多方合同签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合约部署:编写智能合约,其中,智能合约的内容包括:
①Create(contractHash,users,T):其中,contractHash是合同的hash值,users是参与合同签署的签署者的区块链地址,T是合同签署周期;用于实现创建合同签署流程并记录合同信息,包括contractHash、users、T、合同创建时间start、签署状态status以及签署人sign,并将该合同签署流程的状态isRunning标识为true,当isRunning为false时,不再接受合同签署行为;最后返还该合同签署流程唯一标识符contractId;
②Check(contractId):提供一个验证渠道,合同关系人可以凭contractId向合约获取合同hash值,并与本地合同比对,验证该签署流程签署的合同是否一致;
③Accept(contractId):只能由users中记载的区块链地址在isRunning标识为true的情况下调用,并且一旦调用就意味着合同签署签署者已确认合同无误,并在事实上签署这一合同;该过程会返还签署行为是否成功,同一签署者不能重复签署,当合同签署者悉数签署完合同后,合同会转入生效状态,并终止合同签署流程;
④Get(contractId):签署流程创建后,合同关系人可随时查看签署情况,包括contractHash、合同签署人sign、合同签署状态status以及合同签署的流程状态isRunnin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85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活性炭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