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多目标车辆路径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8494.7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35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陈高华;郗传松;周子涵;陈康;裴育;丁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Q10/04;G06N3/00;G06F111/06 |
代理公司: | 太原中正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6 | 代理人: | 焦进宇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改进 算法 多目标 车辆 路径 优化 方法 | ||
1.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多目标车辆路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在初始时刻,将信息素总量与各个客户和配送中心的距离作为信息素分布矩阵,初始信息素的具体表达式为:
Q为每一次搜索蚂蚁释放的信息素总量,d1i为客户i和配送中心的实际距离,d1j为客户j和配送中心的实际距离;
二、考虑客户i与客户j的时间窗宽度及碳排放量,转移规则的具体表达式为:
q为假定的固定阈值,用来控制状态转移规则参数,q0为一个在区间[0,1]上的随机数,当qq0,采用确定性搜索模型,当q≥q0,采用改进的概率模型;
改进的概率模型具体表达式为:
α为信息素浓度重要因子,β、ω和γ为启发函数重要程度因子,dij为配送车辆从客户i点到客户j点的距离,为启发函数,Widthij=l(i)-e(i)为客户的时间窗宽度,Zij为路径上客户i到客户j配送车辆产生的碳排放量,其值越小,说明点i到点j的所积累的信息素浓度越高,则蚂蚁选择该条路径的可能性越高;
三、更新后的信息素表达式为:
Δτij、和的具体表达如下:
τij(t)表示在第t次迭代时,客户i和客户j之间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p表示为每一次迭代后,路径上信息素的挥发因子;Δτij表示每一次迭代的i点与j点信息素改变总量;表示在该次迭代中,第kk个蚂蚁对于点i与点j信息素改变的贡献值;表示额外对目前获得的最优路径的奖励;lkk表示第kk个蚂蚁选择的路径的总长;lbest表示目前获得的最优路径的总长;sizepop为蚂蚁总数;e(i)为客户接受服务的最早时间,l(i)为客户接受服务最晚时间;
四、引入混沌扰乱机制,对信息素进行混沌初始化,根据混沌迭代方程生成一组混沌变量,混沌变量是通过Logistic映射产生的,具体方式如下:
Fij(t+1)=μFij(t)*[1-Fij(t)] (6)
混沌扰动后的信息素更新表达式为:
ξ为可调节系数,是一个常数,Fij(t)是混沌变量,μ为控制变量,μ的取值范围为[3.5-4.0];
模型求解的具体流程如下:
1)、初始化参数,设定最大迭代次数maxiter,按照公式(1)对每个客户点之间产生初始信息素,初始化迭代次数=0,确定每个参数的函数值;
2)、创建禁忌表,让所有的配送车辆从配送中心出发,在满足约束的前提下,按照公式(2)来选择下一个客户,并将此客户添加至禁忌表;
3)、若配送车辆不满足下一个客户点的需求,则配送车辆返回配送中心,更新禁忌表,重复该过程,直到所有的客户点全部加入到禁忌表中,禁忌表更新满足时间窗和载重限制;
4)、采用2-opt对每次路径内的配送路径进行局部优化;
5)、所有蚂蚁完成循环后,按照公式(4)更新信息素,计算当前迭代得到的可行解,并与前代所得到的可行解进行对比,记录最优解,若算法5次得出的可行解不变,则引入混沌扰动机制,按照公式(6)、(7)来更新信息素;
6)、当nc=nc+1且ncmaxiter,nc为迭代次数,则执行步骤2、3、4、5,否则算法迭代结束,输出最优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多目标车辆路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路径优化前,对多目标车辆路径建立数学模型:
一、车辆碳排放量λ1的具体表达式为:
λ1=F*Cfuel
F为燃油消耗因子,Cfuel为燃油消耗;
二、车辆载重负荷所产生的燃油消耗的具体表达式为:
ε0为空载时燃油消耗率,ε*为满载时燃油消耗率,f为配送车辆的载重量限制,fij为实时载重负荷,dij为配送车辆从客户i点到客户j点的距离;
三、车辆行驶所产生的燃油消耗的具体表达式为:
β1=0.5CdAρ,Cd为载重汽车的牵引力系数,A为载重汽车正面表面积,ρ为空气密度,vij为行驶速度;
四、车辆固定使用成本的具体表达式为:
g为每辆车的固定使用成本,m为配送中心使用的配送车辆总数;
五、车辆行驶距离成本的具体表达式为:
1为配送中心,c为配送车辆行驶单位距离的成本,xijk为决策变量;
六、时间窗惩罚成本表达式为:
e(i)为客户接受服务的最早时间,l(i)为客户接受服务最晚时间,time(i)为客户点接受服务的时间,p1为物流车辆提前到达客户点而产生的单位时间惩罚成本,p2为车辆晚于最迟时间到达而产生的单位时间惩罚成本;
七、通过对碳排放量因素、配送总成本因素的分析建立,构建碳排放量最少、配送总成本最低的多目标数学模型如下:
车辆配送过程中产生碳排放量最少的目标函数minλ1:
物流车辆配送时配送总成本最低的目标函数minλ2:
具体约束条件为:
客户点的载重负荷限制为:
每个客户点仅被访问一次:
每个客户仅被一辆车服务:
配送车辆的起点和终点必为配送中心:
配送车辆从配送中心出发的时刻为0:
r1,k=0,k=1,2…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科技大学,未经太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849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管道运输管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防滑高硬度的泛古砖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