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抗菌的PE双壁波纹管及其加工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87607.1 | 申请日: | 2021-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3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峰;潘学东;梅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杰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K13/04;C08K7/26;C08K3/22;C08J3/22;B29C48/00;B29C48/09 |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刘勇 |
| 地址: | 2422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抗菌 pe 波纹管 及其 加工 工艺 | ||
1.一种高强度抗菌的PE双壁波纹管,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得到:聚乙烯100-110份、无机纳米增强粉体7-11份、增韧剂4-8份、抗菌母料2-4份、无机纳米钛系抗菌剂2-4份、抗氧剂0.5-0.8份、辅助抗氧剂0.4-0.6份、润滑剂1-3份、交联剂1-3份和纳米氧化锌粉末原料1-3份;
其中,该高强度抗菌的PE双壁波纹管通过下述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一:将聚乙烯、无机纳米增强粉体、增韧剂、抗菌母料、无机纳米钛系抗菌剂、抗氧剂、辅助抗氧剂、润滑剂、交联剂、纳米氧化锌粉末原料放入密炼机中,在130-160℃密炼,挤出造粒,将造粒料投入单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得到半成品管材;
步骤二:将半成品管材输送至加工设备的第一旋转筒(5)内,导向气缸(19)活塞杆推动导向块(17),导向块(17)带动两个第二旋转杆(18)转动,两个第一旋转杆(16)配合两个第二旋转杆(18)带动限位壳(21)移动,进而三个限位壳(21)相向移动,限位壳(21)上的输送皮带与半成品管材表面相接触,输送电机(20)输出轴带动输送轮转动,若干输送轮带动输送皮带转动,输送皮带对半成品管材进行输送,半成品管材穿过旋转壳(36)外侧,固定电机(26)输出轴带动齿轮一转动,齿轮一配合齿轮二带动第一丝杠(23)转动,第一丝杠(23)带动两个调节座一(24)相向移动,进而通过两个旋转轴(25)调节两个打磨轮一(27)的间距,打磨轮一(27)带动打磨带与半成品管材外表面接触,同时连接电机(29)输出轴带动第二丝杠(30)转动,第二丝杠(30)带动调节座二(31)水平移动,通过打磨电机一(32)调节打磨轮二(33)的水平位置,进而保证打磨带的张紧,打磨电机一(32)输出轴带动打磨轮二(33)转动,打磨轮二(33)配合两个打磨轮一(27)带动打磨带转动,打磨带对半成品管材外表面进行打磨,调节气缸(37)活塞杆带动打磨片(34)与半成品管材内表面相接触,打磨电机二(35)输出轴带动旋转壳(36)转动,进而打磨片(34)对半成品管材内表面进行打磨,同时驱动电机(3)输出轴带动皮带轮(4)转动,皮带轮(4)通过皮带带动两个第一旋转筒(5)转动,进而半成品管材转动,打磨带对半成品管材外表面进行均匀打磨,打磨后的半成品管材输送至第二旋转筒(10)内,第二旋转筒(10)内的三个输送皮带对半成品管材进行夹持,切割气缸(38)活塞杆推动安装架(39),安装架(39)带动打磨盘(40)水平移动,打磨电机三(41)输出轴带动打磨盘(40)转动,打磨盘(40)对半成品管材进行切割,得到高强度抗菌的PE双壁波纹管,高强度抗菌的PE双壁波纹管留在第二旋转筒(10)内,安装电机(11)输出轴带动第一链轮(12)转动,第一链轮(12)通过链条带动第二链轮(13)转动,第二链轮(13)同轴带动旋转盘(14)转动,旋转盘(14)带动旋转链条(8)转动,旋转链条(8)通过固定盘(9)带动第二旋转筒(10)在加工室(1)内移动,装有高强度抗菌的PE双壁波纹管的第二旋转筒(10)移动至引导管(42)一侧,输送皮带将高强度抗菌的PE双壁波纹管输送至引导管(42)内,即可从引导管(42)内取出高强度抗菌的PE双壁波纹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抗菌的PE双壁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润滑剂为季戊四醇硬脂酸酯,交联剂为二-叔-丁基过氧化物,抗菌母料由50-85重量份的热塑性树脂、5-15重量份的Zn-沸石、5-15重量份的防霉剂、0.2-0.4重量份的偶联剂、0.05-0.2重量份的助剂、2-3重量份的液体石蜡混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杰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杰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760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