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农业社交智能服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6201.1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0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赵洪科;李美莲;成一航;周启璇;项志晨;李延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10/06 | 分类号: | G06Q10/06;G06Q30/06;G06Q50/00;G06Q50/02;G06F16/2458;G06F16/332;G06F16/9535;G06K9/62;G06N3/04;G06N3/08;G06N20/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建中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农业 社交 智能 服务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农业社交智能服务系统,其建立在云服务PaaS平台上,其包括均通过平台交互数据的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存储及计算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及应用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结构化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和非结构化日志数据实时采集系统;数据存储及计算系统包括Hadoop分布式计算平台,数据分析系统包括用于对各个环节进行预测的机器学习模型;应用系统包括社交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网络销售系统和农场管理系统;社交系统用于农业相关群体间信息交流;信息服务系统用于展示农业相关信息;网络销售系统用于农业相关产品网络销售;农场管理系统用于跟踪管理农产品的生长。本发明对农产品生长及销售进行分析预测,为用户提供指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社交智能服务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农业社交智能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对智慧农业的大力支持使得农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成为趋势:首先,国家在政策上对农业、信息产业方面给予很大的支持,中央从全局角度高度重视农业农村改革,进行顶层设计,作出全面部署统一认真组织落实,极大激活农村发展潜力。再者,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如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能够对生产环境进行有效监控与调节,实现生产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因此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是激发农业产能的强大动力。
但目前农业互联网产品发展并不完善,现有产品的社交方式和功能并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群体的社交和技术需求:一方面,目前我国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仍有很大的空缺,农业供应链过长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与发展,因此需要在农业定制社交网络的基础上使信息技术真正服务大范围农民,真正激发农业产能。但目前在农村地区各大APP的下载量严重低于城市地区,下载量较高的社交平台如抖音等也并未对农业的发展有直接和专业的帮助。而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科技发展带来农村社会格局的离散化,农民社交陷入新的困境:以往以传统群众性文化活动为主的社交模式逐渐衰落,传统社交缺乏载体,闲暇生活离散封闭,情感依归和价值认同遭遇巨大障碍。
现有技术中,也提出了许多农业信息平台系统构建方法。如一种农业信息移动服务平台系统及终端,参见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6327346A。该系统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智能移动终端与服务器的通信,为涉农企业、农产品运销大户、种养加工大户、合作社社员、县乡农技推广人员等移动终端用户提供各类农业信息服务,主要有农产品生产信息、农业投入品供应信息、农产品销售信息、农技咨询、农业政策法规等信息服务。以及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农业活动支持系统,参见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1894320A。该系统配合智能A-PAD移动终端,辅助农民进行农业活动决策和农业科技知识获取。农民可以通过智能A-PAD移动终端输入自身需求、获取专家支持。支持平台集成农业决策、病虫诊断、科技视频、电子书数据库、在线交流等功能,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A-PAD移动终端进行通信。但以上现有技术大多是以农业信息整合为主,缺乏对于农业大数据的深入挖掘,也不能提供更加智能化的监测与预测信息。且未能在平台上实现从产品生产源头上的高效技术管理到生产过程中农资产品的获取再到农产品成熟后的销售等供应链上产销一体化。
而在农业领域的社交软件则极为空缺。现有技术中,如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农业专家问答平台,参见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7395489A。通过云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经纪人和农业专家的信息交互,为农业专家和农村合作社经纪人提供了一种交互平台,农村合作社经纪人可随时和专家进行在线交流和提问,专家可通过专家圈发布各种农技知识和自己研究成果;专家能从农业知识的解答获得收益,实现农业专家的有偿服务。但该技术且用户范围小,功能单一,并不能真正满足上述农业群体的社交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62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