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铸造箱输送导轨的转向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85502.2 | 申请日: | 2021-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5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沈升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繁昌县皖南阀门铸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47/64 | 分类号: | B65G47/64;B65G47/24;B65G41/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41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造 输送 导轨 转向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铸造箱输送导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铸造箱输送导轨的转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转向台,转向台的顶端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柱,转动柱的外侧固定套设有转动盘,转动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向架,转向架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多个圆形槽。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对转向架的旋转和固定方便对转向架上的铸造箱进行转向,转向灵活方便,且安全系数高,极大的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防止了人工手动搬运转弯造成铸造箱掉落,容易砸伤工作人员的情况出现,满足了使用者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箱输送导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铸造箱输送导轨的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属甚至陶瓷。因应不同要求,使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由于铸造箱的重量较大,在传输的时候需要利用传输架进行传输,但是铸造箱的体积较大,无法实现转弯,采用人工手动搬运转弯的话,劳动强度高,且存在着铸造箱掉落的危险,容易砸伤工作人员,所以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铸造箱输送导轨的转向装置,具备通过对转向架的旋转和固定方便对转向架上的铸造箱进行转向,转向灵活方便,且安全系数高,极大的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防止了人工手动搬运转弯造成铸造箱掉落,容易砸伤工作人员的情况出现,满足了使用者的需要等优点,解决了由于铸造箱的重量较大,在传输的时候需要利用传输架进行传输,但是铸造箱的体积较大,无法实现转弯,采用人工手动搬运转弯的话,劳动强度高,且存在着铸造箱掉落的危险,容易砸伤工作人员,所以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通过对转向架的旋转和固定方便对转向架上的铸造箱进行转向,转向灵活方便,且安全系数高,极大的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防止了人工手动搬运转弯造成铸造箱掉落,容易砸伤工作人员的情况出现,满足了使用者的需要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造箱输送导轨的转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转向台,转向台的顶端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柱,转动柱的外侧固定套设有转动盘,转动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向架,转向架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多个圆形槽,多个圆形槽内均转动连接有圆形柱,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的两个圆形柱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输送轮,转向台上滑动连接有两个移动限位机构,两个移动限位机构上均转动连接有铰接机构,两个铰接机构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伸缩固定机构,且两个伸缩固定机构的顶端均与转动盘的底部相卡装,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转动连接有同一个驱动机构,且驱动机构贯穿两个移动限位机构并与两个移动限位机构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限位机构包括移动板、限位板和限位块,所述转向台上开设有两个移动槽,且两个移动板分别与相对应的移动槽滑动连接,两个移动板上均开设有限位孔,且两个限位板分别与相对应的限位孔滑动连接,限位板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移动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两个限位板的底部均开设有限位槽,且两个限位块分别与相对应的限位槽滑动连接,两个限位块的底端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限位孔内并与相对应的限位孔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铰接机构包括连接座、倾斜设置的转动板和转动座,两个所述连接座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两个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转动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连接座转动连接,两个转动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转动座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繁昌县皖南阀门铸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繁昌县皖南阀门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55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