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褐煤-秸秆的退化盐碱湿地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4983.5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7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秦雷;邹元春;吕宪国;姜明;杨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C09K101/00;C09K109/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130102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褐煤 秸秆 退化 盐碱 湿地 修复 制备 方法 | ||
一种基于褐煤‑秸秆的退化盐碱湿地修复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退化盐碱湿地修复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退化盐碱湿地修复中存在的成本高及二次污染的问题。方法:一、秸秆柔丝处理;二、发酵剂活化;三、秸秆、褐煤与活化菌液混合;四、窖中发酵。本发明的修复剂制备过程简单,还能有效利用当地秸秆资源,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使用成本低,使用过程中不存在二次污染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退化盐碱湿地修复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据统计全世界盐碱地面积已达9.6×108公顷,盐碱地因其表面盐分积聚,土壤渗透率低,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严重影响土地生产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盐碱湿地,具备湿地属性在维持生物多样性、碳固持功能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起到重要缓冲作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压力导致盐碱湿地严重退化,主要表现在盐碱化加重,持水性差以及营养物质损失严重,导致植物多样性降低甚至消失。以中国松嫩平原西部为例,目前已经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盐碱湿地发生了退化,盐碱湿地生态结构与功能发生严重破坏,威胁区域生态安全与农牧业发展。目前,研究多集中在盐碱土壤改良方面,包括水利工程、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但是在退化盐碱湿地修复方面研究相对薄弱。而且以往研究在成本与二次污染方面均存在问题,目前应继续开发有效、低成本且环保的盐碱土修复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退化盐碱湿地修复中存在的成本高及二次污染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基于褐煤-秸秆的退化盐碱湿地修复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基于褐煤-秸秆的退化盐碱湿地修复剂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秸秆柔丝处理;
二、发酵剂活化:按照重量份数比为10:1:0.2的比例称取水、红糖和秸秆发酵剂;取1份的水加热至70~100℃,然后与1份的红糖混合得到红糖溶液;待红糖溶液温度降至40℃时加入0.2份的秸秆发酵剂搅拌均匀,倒入发酵容器,再向发酵容器中加入9份的水,密封发酵培养3~5天得到活化菌液;
三、步骤一处理后的秸秆与褐煤按照质量比为1:4~10的比例进行混合,混合过程中加入步骤二的活化菌液,最终含水量控制在60~70%;
四、步骤三的混合液放入窖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15~35℃,发酵时间为45~60天,即得到基于褐煤-秸秆的退化盐碱湿地修复剂。
本发明方法中的秸秆发酵菌剂中含有丰富的乳酸菌、酵母菌等益生菌,这些功能菌群可以摧毁植物细胞壁(秸秆),将纤维素、果糖降解为单糖和寡糖,提高营养水平,降低pH;而褐煤内部空隙发达,存在多类孔,而且含有碳基官能团丰富,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本发明采用厌氧发酵技术充分的发挥褐煤与秸秆优势,形成褐煤-秸秆修复剂,在厌氧发酵过程中秸秆发酵产生酸性以及营养物质将被褐煤吸收,即改良褐煤属性提高其修复地力性能,短期内即可充分发挥褐煤优势促进植物生长,修复剂中的秸秆缓慢腐解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从而可持续恢复盐碱湿地功能。即本发明制备的修复剂在用于退化盐碱湿地的土壤基质修复,能够促进植物群落恢复,提升地力,促进植物生长,逐渐提升植物适应能力,激发生态系统自我修复机制,实现修复退化盐碱湿地土壤目的。
本发明的修复剂制备过程简单,还能有效利用当地秸秆资源,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使用成本低,修复过程中不存在二次污染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存活率结果图;
图2为实施例1的pH值和持水力的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基于褐煤-秸秆的退化盐碱湿地修复剂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秸秆柔丝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49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