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发动机地面起动供油校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4876.2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6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阎巍;赵肃;吴法勇;万东凯;康忱;潘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C9/26 | 分类号: | F02C9/26;G01M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刘传准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发动机 地面 起动 供油 校准 方法 | ||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供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地面起动供油校准方法。包括:步骤一、在靠近主燃烧室燃油喷嘴的发动机主燃油供油管路上安装流量计;步骤二、在0至发动机地面设计慢车状态最小燃油流量Wf慢车之间选取多个流量数值点,分别作为控制系统给定供油量,进行发动机假起动,并通过流量计检测对应的流量测量数据,进行油量的初步标定;步骤三、完成初步标定后,进行发动机冷态起动以及热态起动各1次。本申请可以对每台待交付的发动机在试车过程进行起动流量的校准,校准后的发动机起动性能良好,分散度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证发动机在起动所用到的小流量段的供油精度,减少交付发动机的起动分散度,提高地面和空中起动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供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地面起动供油校准方法。
背景技术
起动是航空发动机重要的特性之一,直接决定发动机的使用性能。随着航空发动机使用范围的推广,发动机的地面起动环境、发动机分散度、控制系统偏差等因素都会给发动机起动带来一定的问题,直接影响发动机的使用。起动作为发动机典型的转子加速过程,其气动失稳的原理与其它状态基本一致,供油量是起动过程最为核心的参数之一。由于发动机需要适应使用包线范围内各个状态点油量的提供和计量,燃油的供油范围可以达到10000Kg,而发动机地面和空中起动使用的起动油量范围一般为100~600kg,约占整个主燃油供油计量量程的1%~6%,其供油的精度很难保证。在起动供油精度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发动机会表现出较大的起动性能分散度,易出现喘振、失速、超温等异常情况。
目前发动机起动供油量的计量主要控制附件出厂时进行附件级的标定工作,并未考虑附件装入发动机后供油特性出现的偏移,未安排起动供油的标定,实际装备使用过程存在起动供油量不准确的现状。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航空发动机地面起动供油校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航空发动机地面起动供油校准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靠近主燃烧室燃油喷嘴的发动机主燃油供油管路上安装流量计;
步骤二、在0至发动机地面设计慢车状态最小燃油流量Wf慢车之间选取多个流量数值点,分别作为控制系统给定供油量,进行发动机假起动,并通过流量计检测对应的流量测量数据,进行油量的初步标定;
步骤三、完成初步标定后,进行发动机冷态起动以及热态起动各1次,且保证起动全程〡Wf测量-Wf给定〡/Wf给定≤3%,其中,Wf测量为流量计测量的供油量,Wf给定为控制系统给定供油量。
在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量计的测量范围为0~1.2倍的发动机地面设计慢车状态最小燃油流量Wf慢车,且流量计测量无滞后。
在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量计的动态以及稳态测量精度不超过±0.5%。
在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步骤二中,在0至发动机地面设计慢车状态最小燃油流量Wf慢车之间选取至少8个流量数值点。
在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步骤三中,在发动机冷态起动时,起动时刻T6-T1Ts,其中,T6为实测的发动机涡轮出口总温,T1为实测的发动机进口总温,Ts为标志发动机冷热态的温度阈值,Ts取值为50K~100K。
在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步骤三中,在发动机热态起动时,起动时刻T6-T1≥Ts,其中,T6为实测的发动机涡轮出口总温,T1为实测的发动机进口总温,Ts为标志发动机冷热态的温度阈值,Ts取值为50K~100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48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可回收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