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车辆底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4456.4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6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岳译新;孙亚洲;王海钧;董曾文;李涛;朱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08 | 分类号: | B61F1/08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李宇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底架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包括两根沿车辆纵向平行设置的边梁(2)和铺设在两根边梁上的地板(3、4、5),在设备安装区域的地板下方设置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两根边梁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围设形成矩形承载结构,边梁型材(23)的底部一体形成用于悬挂设备的型腔(23c),所述边梁型材的底板(23b)上设有安装设备所需的定位孔(24)、螺栓孔(21)及槽(22),所述槽内放置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螺纹孔,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螺栓孔对齐。本发明满足了大重量、大体积设备安装的强度及刚度需要,而且可在中间地板开较大的检修口解决动力包等设备的检修和烟囱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底架结构。
背景技术
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能源制式,对于在轨道车辆上设置内燃动力包的设计要求,一般情况下需要在底架边梁上悬挂大重量、大体积的动力包,且需要留出检修口、烟囱等结构。动力包的重量对底架刚度和强度提出要求的同时,开设检修口以及烟囱又会削弱底架乃至车体的整体刚度及强度。现有技术中,在底架边梁上悬挂设备一般采用在底架边梁型材上预留C型槽的方法。但,在底架边梁型材上的预留C型槽的强度显然不适应大重量、大体积的动力包的安装要求。
中国专利CN201520788342.4公开了一种安装动力包的车体底架结构,其采用在动力包安装区域使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将动力包安装区域与底架其他区域隔离开,形成了一个矩形承载结构,并在此区域内使用了两根第二边梁的形式加强了动力包安装区域边梁结构。该专利通过增加边梁的方式解决了动力包安装区域的强度问题,但同时也导致了车体重量增加,且该专利技术采用C型槽的形式进行大重量动力包的悬挂,C型槽有破坏的风险。另外,该专利的检修口设置也比较小,难以满足安装大重量、大体积动力包的检修工作要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车辆动力性能、乘坐舒适性以及检修工艺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不单单局限于动力包重量的增大,其不采用动力包结构的车辆也会有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重量的增大,随着底架下设备的重量越来越大,C型槽的设计显然已经不满足要求。随着悬挂设备重量增大,其对车体底架刚度、强度要求也越来越大,尤其对于悬挂动力包的形式,其检修口也要求越来越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轨道车辆底架不适应于大重量设备悬挂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应于大重量大体积设备悬挂的轨道车辆底架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其包括两根沿车辆纵向平行设置的边梁和铺设在两根边梁上的地板,在设备安装区域的地板下方设置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两根边梁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围设形成矩形承载结构,边梁型材的底部一体形成用于悬挂设备的型腔,所述型腔的底板上设有安装设备所需的定位孔、螺栓孔及槽,所述槽内放置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螺纹孔,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螺栓孔对齐。
优选地,所述型腔的中部被竖直设置的筋板隔开,使所述边梁型材底部形成水平放置的“日”字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型腔被分为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上分别设有所述螺栓孔及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上设置过线管。
优选地,所述设备安装区域的地板上设置检修口,所述检修口的周边安装检修口型材。
优选地,所述检修口上设置沿车辆纵向延伸的加强梁型材。
优选地,所述检修口两侧的地板上设置两个烟囱口。
优选地,所述检修口上经检修口地板支架安装检修口地板,所述检修口型材的底部和所述加强梁型材的底部分别设置延伸至所述检修口地板支架下面的第一层阶梯,所述检修口地板支架的上部设置用于支承所述检修口地板的第二层阶梯,使所述检修口地板与所述检修口型材或所述加强梁型材之间形成两层阶梯状密封结构,满足了检修口的密封及隔音降噪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44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