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井提升机钢丝绳导向系统优化设计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3706.2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6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潇;常聚才;马天兵;杨科;赵光明;周公博;朱真才;臧万顺;常向东;张华磊;李传明;殷志强;马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9/02 | 分类号: | G01N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井 提升 钢丝绳 导向 系统 优化 设计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矿井提升机钢丝绳导向系统优化设计装置,包括机架(1)、绳卡(2)、密封钢丝绳(3)、模组滑台(4)、地轮(5)、1号折返侧法兰电动缸(6)、2号折返侧法兰电动缸(7)、折返后法兰电动缸(8)、虎钳(9)、空心铁盒(10)、多点自动注油装置(11)、工控机(12)、张力传感器(13)、直角钢板(21)、铜套(2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包含上层钢架体(14)、中层钢架体(15)、下层钢架体(16)、四根矩形钢立柱(17)、两根角钢立柱(18),所述矩形钢立柱(17)下部与下层钢架体(16)焊接相连,所述矩形钢立柱(17)上部与上层钢架体(14)焊接相连,所述角钢立柱(18)下部与下层钢架体(16)焊接相连,所述角钢立柱(18)上部与中层钢架体(15)相连;所述的地轮(5)和1号折返侧法兰电动缸(6)通过螺栓螺母与下层钢架体(16)固定连接;所述的模组滑台(4)的导轨和2号折返侧法兰电动缸(7)通过螺栓螺母与中层钢架体(15)固定连接;所述的模组滑台(4)包含两条平行布置的导轨(19)和四个滑块(20),所述的每条导轨上布置有两个滑块(20);所述的直角钢板(21)底部通过螺栓螺母与四个滑块(20)相连;所述的折返后法兰电动缸(8)的底部通过螺栓螺母与直角钢板(21)底部相连;所述的2号折返侧法兰电动缸(7)顶部通过法兰盘和螺栓螺母与直角钢板(21)侧面相连;所述的折返后法兰电动缸(8)顶部通过法兰盘和螺栓螺母与空心铁盒(10)相连;所述的空心铁盒(10)与密封钢丝绳(3)相对的一面安装有四个平行的拉压力传感器(23);所述四个拉压力传感器(23)顶端通过螺栓螺母与虎钳(9)的底面相连;所述虎钳(9)的虎口内夹紧有铜套(22);所述的空心铁盒(10)与密封钢丝绳(3)相对的一面的平行面通过螺栓安装有多点自动注油装置(11);所述多点自动注油装置(11)的输油铜管(24)连接到铜套(22)上部开有的注油孔(25);所述铜套(22)内部圆槽中加注有石墨块(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提升机钢丝绳导向系统优化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传感器(13)顶面通过螺栓与上层钢架体(14)相连,所述张力传感器(13)底面通过绳卡 (2)与密封钢丝绳(3)上端相连;
所述密封钢丝绳(3)中部与铜套(22)接触;所述密封钢丝绳(3)下部经地轮(5)转向后与1号折返侧法兰电动缸(6)顶端通过绳卡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提升机钢丝绳导向系统优化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传感器(13)和拉压力传感器(23)经放大器与工控机(12)内部的模拟量采集卡相连;所述1号折返侧法兰电动缸(6)、2号折返侧法兰电动缸(7)、折返后法兰电动缸(8)经驱动器与工控机(12)内部的运动控制卡相连。
4.一种矿井提升机钢丝绳导向系统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矿井提升机钢丝绳导向系统优化设计装置,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加工安装有不同直径、不同分布位置石墨块(26)的铜套(22);
步骤2、将步骤1加工的铜套依次安装在虎钳(9)的虎口内,由工控机(12)控制1号折返侧法兰电动缸(6)对密封钢丝绳(3)施加不同的张力,由工控机(12)控制2号折返侧法兰电动缸(7)对密封钢丝绳(3)施加不同的横向位移,由工控机(12)控制折返后法兰电动缸(8)对铜套(22)施加不同频率、不同幅值的振动位移,由多点自动注油装置(11)施加不同的注油量,进行正交试验,采集上述不同工况下张力传感器(13)和拉压力传感器(23)的信号;
步骤3、分析上述不同工况下张力传感器(13)和拉压力传感器(23)的信号,计算出不同工况下铜套(22)与密封钢丝绳(3)的摩擦系数;
步骤4、绘制出摩擦系数与步骤2中各控制变量的关系曲线,进而得到各种工况下最优的石墨块(26)设计方式和注油量,实现钢丝绳导向系统的优化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370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锅炉的热交换器
- 下一篇:一种燃料电池单元模块和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