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植物光合检测仪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3544.2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8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夏银召;沈春山;江朝晖;肖宗涛;徐缘;李绍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504 | 分类号: | G01N21/3504;G01K13/00;G01N33/00;G01L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植物 光合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植物光合检测仪,具体涉及光合检测领域,包括控制机箱和测定仪主体,所述控制机箱设置在所述测定仪主体的一端,所述控制机箱的内部设置有触控一体屏,所述触控一体屏的内部依次设置有Dams数据采集分析程序、现场息载网络、无线空中接口NBIot、嵌入式计算机IotGW、传感器接口模块IotNode和mariaDB数据库,所述控制机箱的外部一侧设置有叶室本体。本发明通过嵌入式计算机IotGW上传至Dams数据采集分析程序内部,经过Dams数据采集分析程序的分析计算,然后将实验数据上传至mariaDB数据库中,所述Dams数据采集分析程序可以随时调出mariaDB数据库内部保存的实验数据,与现有技术进行比对分析,以便于更加完善实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合仪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植物光合检测仪。
背景技术
目前,光合仪气路设计主要为:开路测定式和闭路测定式两种方法。开路测定以气泵为动力,空气流经同化室后排空,通过测量进入同化室前后的空气中CO2浓度差和通气量计算出光合速率;而闭路测量由气泵、同化室和CO2分析器等传感设备组成回路,需观测的植物或叶片封闭在同化室中,不与外部气体发生任何交换,以系统内部的CO2浓度的减少速率和系统容积求出光合速率。早期的光合作用仪由于受CO2红外传感器的分辨率和精度的限制,多采用闭路测定式系统。闭路测定式系统是最简单的结构,对IRGA的要求较低且不需要测定流速。但是,闭路测定系统有较大缺点,空气的重复循环会导致同化室内的空气湿度不断上升,并且同化室内的CO2浓度的变化不是稳态的过程,测量值并不是在恒定CO2浓度条件下所获得的光合速率的真实反映。随着IRGA技术的发展,开路测定系统开始被普遍采用,该系统中叶片周围的微气象要素比较容易控制。光合仪在网络层以上实现网络互连,通过设置模块化光合仪,可以提高资料传输与整合的效率,从而整体提高测试系统的效率。
目前应用于光合作用研究的红外分析器按测量气室的数量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单气室类型和双气室类型。单气室红外分析器用于CO2浓度绝对值的测定;双气室红外CO2分析器可测定参比室与同比室中CO2浓度之差。对比两种气室:单气源、单气室、单一传感器的单气室设计方案更加的便于携带,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但单气室无法同步研究气源与同化室气体,所以对气源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虽然人们研究了很多方法保证稳定的气源,但气源引起的误差还是不可避免。单气源、双气室、双传感器的双气室设计方案有效解决了单气室不能同步研究气源气与同化室气体的缺陷,但由于使用两个传感器,会造成传感器一致性的误差,而对于现有的光合仪而言,只能被动的接收到信息后进行传输,而由于光合仪本身接收的信息不准确,导致后续实验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块化植物光合检测仪,通过单气源、双气室、双传感器的设计方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植物光合检测仪,包括控制机箱和测定仪主体,所述控制机箱设置在所述测定仪主体的一端,所述控制机箱的内部设置有触控一体屏,所述触控一体屏的内部依次设置有Dams数据采集分析程序、现场息载网络、无线空中接口NBIot、嵌入式计算机IotGW、传感器接口模块IotNode和mariaDB数据库,所述控制机箱的外部一侧设置有叶室本体;
一种模块化植物光合检测仪,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光合仪的内部设置有主控芯片,其中主控芯片的控制分为箱内和箱外;
S2:其中箱内的内部分别设置有CO2红外分析仪、流量计、温湿度传感器、流量调节器和继电器,所述流量调节器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微型泵和电磁阀;
S3:通过微型泵将空气流经同化室后排空,通过测量进入同化室前后的空气中CO2浓度差和通气量计算出光合速率;
S4:通过电磁阀控制同化室内部阀门的开启和关闭,进而通过电磁阀根据实验的操作步骤完成阀门的控制以便于调节所需要的实验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35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