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质粒DNA的纯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3540.4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8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焦鹏;徐琦;项涛;余齐明;林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碧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10 | 分类号: | C12N1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郑权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质粒 dna 纯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型质粒DNA的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向含大型质粒DNA的上清液中加入磷酸盐至浓度为10~50mM,并调节溶液电导率为82~89mS/cm(25℃),得到上样溶液;大型质粒DNA是指大于20KB的质粒DNA;S2:将上样溶液上样至Poros HQ阴离子层析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而稳定地将大型质粒DNA从大肠杆菌裂解中和后的上清液中纯化出来,可用于大规模GMP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中,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大型质粒DNA(大于20KB)的纯化方法,通过添加特定浓度范围的磷酸盐,显著提高大型质粒DNA与杂质RNA间的分辨度,从而提高此工艺方法的纯化效果和工艺稳健性。
背景技术
大型质粒DNA(大于20KB)的生产流程通常为对含大型质粒DNA的细菌进行碱液裂解、酸性中和、对中和后的悬浮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含大型质粒DNA的滤液(或称为上清液)。通过碱裂解法从大肠杆菌中分离质粒DNA时,得到的上清液中剩下的主要多核苷酸是质粒DNA和RNA。这两者均为强酸性(pKa~2),因此,在生理pH下带负电。本领域需要一种高效的AEX阴离子色谱法用于纯化该上清液,以分离质粒DNA和RNA,从而得到高纯度的质粒DNA。
色谱层析法(Chromatography)用于质粒DNA的纯化自90年代起就有较大的发展,包括尺寸排阻式、反相式、二氧化硅介质。这几种方法涉及到使用溶剂(乙醇、异丙醇),有毒化学品(氯化铯、溴化乙锭、苯酚、氯仿)等不推荐的化学物质,去除关键杂质如染色体DNA、RNA、蛋白质和内毒素的效果通常不足,或者主要适合生产少量质粒DNA供实验室使用, 不适合用于治疗性药物相关的质粒DNA的大规模生产。而阴离子色谱法,基于其疏水作用和羟基磷灰石介质,不涉及溶剂的使用,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但是,基于DNA和RNA在分子一级结构上的高度相似性,对DNA与RNA的分辨,主要在于DNA是双链结构,其疏水性的碱基配对向内,而亲水性的磷酸基向外,与RNA的单链结构相比,DNA分子由于磷酸基在外围,其整体的亲水性和负电性略高于RNA分子。到2000年初,Alex Eon-Duval等对阴离子色谱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有好几种阴离子层析的介质(Fractogel EMD DEAE, Q Sepharose FF, POROS 50HQ and Ceramic Hyper D),可以将质粒DNA与RNA分离。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研究中,使用了一个5.9KB的质粒DNA作为代表性质粒分子。对较大的质粒DNA,如10KB以上的,没有进行研究。而大分子DNA,尤其是 5 KB,具有高负电性,更容易受到机械剪切作用,并且溶液中的流体动力学和流动性较慢,因此使其最佳分离非常成问题。同时,这些质粒的大尺寸使其在分离和纯化过程中,与搅拌相关的流体动力剪切应力,如离心,泵送,过滤,喷雾干燥,小瓶填充和雾化都足以降解DNA,导致生物活性的降低。
在2013,Ongkudon等报告了一种新型圆锥形整体柱 (conical monolithcolumn),可一步分离25 KB的质粒DNA,并消除壁通道(wall channeling)的有效方法。其优点是柱体几乎没有阻力,单片色谱柱的孔径大,易于吸附大分子DNA,实现快速分离,较低的操作压力以及最小的超螺旋DNA的损失。 缺点是这些整体式色谱柱通常由易收缩的聚合物制成,整体树脂与树脂之间会形成缝隙或“壁通道”。这个问题,在扩大规模生产时尤为明显,不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在2017年和2021, Franco-Medrano和Moreir分别报道了使用AEX阴离子膜对DNA纳米疫苗 (nanovaccine) 和慢病毒质粒载体(lenti vector)两种较大的质粒DNA进行纯化,其效果虽好,但AEX阴离子膜价格较高,再生重复使用的效果不好,滤膜的规格尺寸有限,也不适合于大规模的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碧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碧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35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