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节能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3406.4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59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王荷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品溢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6 | 分类号: | H02K5/16;F16N7/10;H02K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王乾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节能 电机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电机,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包括机壳、转动于机壳内的输出轴,设置于机壳上的前端盖,输出轴贯穿并转动于前端盖内,前端盖内设有套设在输出轴上的轴承,前端盖内设有位于轴承上方的储油腔,轴承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储油腔底壁的注油孔,前端盖周向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储油腔的进油孔。本申请通过设置储油腔,使得储油腔内润滑油用完之后才需要注入新的润滑油,增加每次添加润滑油间隔的时间,从而具有便于给电机轴添加润滑油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轴一般套合于轴承中,以使轴和机壳形成转动连接,且在转动的过程中需要将电机轴和轴承之间润滑,以提高电机的效率并起到节能的效果。
相关技术如公告号为CN202405908U公开的一种电机,包括轴、转子、定子,轴上有轴承,外壳固定在轴承外套上,在外壳对应轴承钢珠的位置设加油孔,在加油孔上设干油嘴。是为解决现有的用在循环油泵上的无压盖的电机在添加润滑油时需要将电机底脚及与泵连接的对轮卸下,然后才能拆开电机添加润滑油,拆卸费时费力等问题而设计的。
上述相关技术中,发明人认为:当电机轴和轴承之间的润滑较差时,需要人不定时的用干油枪将润滑油注入干油嘴,每次加润滑油的时间间隔较短,使得每次添加润滑油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给电机轴添加润滑油,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电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效节能电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节能电机,包括机壳、转动于机壳内的输出轴,设置于所述机壳上的前端盖,所述输出轴贯穿并转动于所述前端盖内,所述前端盖内设有套设在输出轴上的轴承,所述前端盖内设有位于轴承上方的储油腔,所述轴承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储油腔底壁的注油孔,所述前端盖周向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储油腔的进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电机时,将润滑油从进油孔注入储油腔,使得储油腔内的润滑油经过注油孔后流入轴承内,以对输出轴在轴承内的转动进行润滑,因此通过设置储油腔,使得储油腔内润滑油用完之后才需要注入新的润滑油,增加每次添加润滑油间隔的时间,从而便于给电机轴添加润滑油。
可选的,所述储油腔的底壁上转动有封堵注油孔的堵板、同轴固定于堵板上的堵杆,所述注油孔位于堵板的偏心处,所述堵板上开设有连通注油孔的通孔,所述堵杆转动于所述前端盖内,所述堵杆远离堵板的一端穿出前端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给电机输出轴进入润滑时,转动堵杆,带动堵板转动,使得堵板上的通孔转动至和注油孔连通,以将储油腔和注油孔连通,使得储油腔内的润滑有通过注油孔流入轴承内,以对轴承进行润滑。当不需要给轴承注入润滑油时,转动堵杆,带动堵板转动,使得通孔转离注油孔,以使堵板将注油孔封堵,停止对轴承进行润滑。因此通过设置堵板和堵杆,利用堵杆带动堵板转动,使得通孔随堵板的转动可将储油腔和注油孔连通,也可将储油腔和注油孔阻隔,实现对注油孔内注油量的控制,从而达到节省润滑油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机壳远离前端盖的一端设有后端盖,所述输出轴延伸至后端盖内的一端同轴连接有散热扇,所述机壳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靠近所述堵杆的一端设有连接件、靠近后端盖的一端设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受散热扇驱动,以带动转动杆转动后通过连接件带动堵杆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轴承需要润滑时,电机带动散热扇转动,以将驱动件启动,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通过连接件带动堵杆转动,进而带动堵板转动,使得堵板上的通孔转动一周后才与注油孔连通,实现储油腔和注油孔间断性连通,无需人力转动堵杆将储油腔和注油孔连通,从而便于储油腔和注油孔的间断性连通。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同轴连接于所述转动杆上的锥齿轮一、同轴连接于所述堵杆上和锥齿轮一啮合的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一、锥齿轮二均位于储油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品溢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品溢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34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