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猫杯状病毒感染的中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3341.3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4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付本懂;黄江妮;伊鹏霏;申海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P31/14;A61K33/06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白冬冬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猫杯状 病毒感染 中药 | ||
一种治疗猫杯状病毒感染的中药,属于动物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猫杯状病毒的症状,结合中医理论,能对患病动物的机体起到整体调节作用的治疗猫杯状病毒感染的中药。本发明制成有效成分组成为:青黛、儿茶、生石膏、黄芪、白芍、麦冬、炒白术、桔梗、辛夷、甘草、化橘红、陈皮、法半夏、杏仁。本发明对患病动物的机体起到整体调节的作用,具有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低致敏性等多种特点。因此,探究青黛散加减对猫杯状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对攻克猫杯状病毒治疗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物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猫杯状病毒感染是一种由猫杯状病毒(FCV)感染而引起猫的一种全身性或呼吸道症状疾病。近年来,由FCV感染引起的致命性全身性疾病的死亡率已高达50%。FCV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上呼吸道症状、口腔溃疡和发热。在少数情况下,FCV 感染还与急性跛行综合征、流产、肠炎和严重肺炎有关。
猫杯状病毒(FCV)是一种直径约30-35nm的小型无包膜RNA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的杯状病毒属。与其他RNA病毒一样,FCV的基因组不断发生快速突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增加了毒株的多样性。但尽管FCV分离株之间存在广泛的抗原多样性,但它们之间的抗原交叉反应程度足以将它们归类为单一血清型。目前,猫杯状病毒(FCV)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据欧洲猫病咨询委员会统计,FCV在家养宠物猫中的流行率为10%,但在多猫环境中,如收容所、猫群集聚地和猫舍,高达40%的猫检测到FCV。猫科动物是主要易感动物,FCV不仅能在猫中传播,也能在狮子、虎和猎豹中传播。
猫杯状病毒感染有三种感染形式:急性猫杯状病毒感染、慢性猫杯状病毒感染和强毒性全身性猫杯状病毒感染。急性或慢性的FCV感染通常是由对疫苗敏感的FCV毒株引起的,其并不致命。但是强毒性全身性FCV感染,至少是由两种不同的、高毒力的、对疫苗具有抗性的FCV毒株引起。急性FCV感染在临床上很普遍,而慢性FCV感染是猫急性感染后的不常见的后遗症。强毒性全身性FCV感染很罕见,其特征是在收容所、宠物医院、多猫家庭等猫聚集的环境中迅速蔓延的急性暴发。
猫杯状病毒的预防主要通过接种疫苗来实现,但是接种疫苗并不能产生消灭病毒的免疫力,由于FCV的广泛抗原性差异,接种疫苗只能减轻FCV感染的临床症状而不能防止动物感染、发病和排毒。因此,加强饲养管理,切断其传播途径是预防FCV感染的重要手段。保持环境整洁干燥,通风良好,定期全面消毒,隔离带病猫。同时应加强猫的自身抵抗力,保证其营养需求。
目前还没有针对FCV感染的特异性药物,FCV感染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相结合。对症治疗即根据病猫相应的临床症状给予药物,而支持治疗应用于猫杯状病毒感染的危重病例尤其是患有口炎的猫。当猫患有口炎时易出现食欲废绝的情况,这时要通过口/鼻胃管或静脉输液进行营养支持疗法。临床上用于治疗猫杯状病毒感染的常见药物有干扰素、多西环素,口炎病例中用碘甘油涂抹患处。广谱抗生素也被广泛应用于猫感染杯状病毒后防止继发细菌感染。速诺注射液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中的抗生素,有效成分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用于家畜及小动物青霉素敏感菌引起的感染。
前人研究证明,中药提取物对猫杯状病毒感染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中药富含多种天然的活性物质成分,包括萜烯、类固醇、生物碱和类黄酮等,其中一些成分被发现在体外实验中能抑制猫杯状病毒的复制。猫杯状病毒感染没有良好的临床治疗药物,常用的猫用干扰素和抗生素长期使用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干扰素能发挥广谱抗病毒作用,但是长期使用会有抑郁、易疲劳的不良反应。而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引发各种毒性反应,增加细菌耐药性,导致菌群失调,且有些动物个体对抗生素有过敏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猫杯状病毒的症状,结合中医理论,能对患病动物的机体起到整体调节作用的治疗猫杯状病毒感染的中药。
本发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重量份组成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33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变速控制器、变速系统及自行车
- 下一篇:混凝土渗透性测试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