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时显示区域新能源承载力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83011.4 | 申请日: | 2021-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0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 发明(设计)人: | 赵毅;张长志;李浩然;倪玮晨;黄志刚;刘颂;王建;王建军;王梓越;周连升;甘智勇;张利;张应田;曹晓男;欧阳佳慧;王伟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2J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时 显示 区域 新能源 承载力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时显示区域新能源承载力的方法,其技术特点是:步骤1、分别采集区域用电负荷PL和区域已有新能源容量PD;步骤2、收集区域内设备运行限值SE和设备运行裕度KR;实时计算该区域某一时段可以安装的新能源承载力容量PM0;步骤4、计算最大新能源承载力容量PM,实时显示该区域某一段可安装的最大新能源容量PM。本发明设计合理,能够实时计算该区域某一时段可以安装的最大新能源承载力容量PM,实时显示该区域某一段可以安装的最大新能源容量,可以替代承载力评估工作,节约了大量人工时间,同时可以将承载力的恶化或者优化趋势,用于电网规划分析,为区域电网设备运行提供指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电领域,涉及新能源承载力技术,尤其是一种实时显示区域新能源承载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发电是利用传统能源以外的各种形式能源实现发电的过程。近年来新能源大力发展,并网功率不能完全由本地负荷消纳,导致系统出现反向潮流,严重时区域功率越线或者重要设备告警。为此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对一次新能源承载力现状及裕量进行分析,得出各个区域的新能源发展现状情况,同时为下一步规划建设新能源提供宝贵数据。
在变电站控制室、电网线路控制室内,需要计算变压器、母线、线路的分布式电源承载力,现有技术通常只能分别采集、计算各个分布式电源的承载力,不能整体反映出整个区域的分布式电源的承载力。并且,现有技术对电网承载力容量只有限制条件,其计算方法也只是粗略计算,每次需要计算都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如何有效采集区域新能源发电现场数据,得到区域新能源承载力并分析相关区域内的潮流情况,为电网建设提供更多的科学数据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准确高效的实时显示区域新能源承载力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实时显示区域新能源承载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分别采集区域用电负荷PL和区域已有新能源容量PD;
步骤2、收集区域内设备运行限值SE和设备运行裕度KR;
步骤3、实时计算该区域某一时段可以安装的新能源承载力容量PM0;
步骤4、计算最大新能源承载力容量PM,实时显示该区域某一段可安装的最大新能源容量PM。
而且,所述区域包括变压器区域和母线区域。
而且,所述步骤1采用数据采集器采集用电负荷PL及新能源容量PD,其中,用电负荷PL来源于本区域用户多个电能计量表计累加,新能源容量PD来源于本区域多个新能源场站电能表计累加。
而且,所述区域内设备包括变压器、母线或者线路上设备,所述设备运行限值来源于设备说明书,所述设备运行裕度KR为常数,范围在0-1之间。
而且,所述步骤3采用如下方法计算新能源承载力容量:PM0=PL-PD。
而且,所述步骤4的具体实现方法为:如果新能源承载力容量PM0≤0,则最大新能源承载力容量PM=0;如果新能源承载力容量PM0>0,则最大新能源承载力容量PM=(PL-PD+SE)*KR;实时显示该区域某一段可以安装的最大新能源容量,同时,当数据越限超出将发出信号报警或者切除响应新能源负载。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30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芯检测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止恶性事故的快切至直流设备的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