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热连轧产线的易成形耐磨钢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82778.5 | 申请日: | 2021-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29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林;张大伟;肖宝亮;田志红;徐海卫;于孟;徐永先;杜倩;吕博;富晓航;高智慧;吴秀鹏;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38;C22C38/24;C22C38/06;C22C38/26;C21D8/02;C21D11/00;B21B1/22;B21B4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王瑞琳 |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热连轧产线 成形 耐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热连轧产线的易成形耐磨钢,属于工程机械耐磨用钢技术领域,所述。以质量分数计,所述钢的化学成分为:C:0.10~0.15%;Si:0.60~1.0%;Mn:2.0~3.5%;V:0.01~0.10%;Al:0.40~0.70%;P:≤0.008;S:≤0.005;Cr:0.50~0.90%;Nb:0.02~0.10%;N:≤0.004%;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该耐磨钢强度高、耐磨性好,并且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热连轧产线的易成形耐磨钢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短、能耗低,可有效降低易成形耐磨钢的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机械耐磨用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热连轧产线的易成形耐磨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强耐磨钢因其具有优良的强度和耐磨性能,在工程机械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各类自卸车车厢、混凝土搅拌罐罐体、挖掘机、煤矿机械以及运送煤浆、石料的管道等。目前,耐磨钢无论薄板(2.0-12.0mm)还是中厚板(≥14.0mm),均采用离线热处理工艺(调质)生产,其生产工艺流程长,能耗大,制造成本高,与当前国家倡导的节能降耗方向不一致。
采用调质工艺生产的耐磨钢屈强比偏高(>0.9),延伸率偏低(≥10%),下游企业之前使用材料为Q345B或者700MPa级别高强钢,如果替换为耐磨钢,利用现有设备在使用耐磨钢过程中容易出现加工困难,折弯开裂情况,限制了耐磨钢的推广与应用。如果更换设备,则带来较大的成本投入。因此,开发一种兼具加工性能,易成形的耐磨钢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高强耐磨钢生产流程长、成形性能不足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热连轧产线的易成形耐磨钢,该耐磨钢强度高、耐磨性好,并且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热连轧产线的易成形耐磨钢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短、能耗低,可有效降低易成形耐磨钢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热连轧产线的易成形耐磨钢,以质量分数计,所述钢的化学成分为:
C:0.10~0.15%;Si:0.60~1.0%;Mn:2.0~3.5%;V:0.01~0.10%;Al:0.40~0.70%;P:≤0.008;S:≤0.005;Cr:0.50~0.90%;Nb:0.02~0.10%;N:≤0.004%;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钢的金相组织以体积分数计包括:25~35%的铁素体,50~70%的马氏体,5~15%的残余奥氏体。
可选的,所述钢的厚度为2~14mm。
可选的,所述钢的屈服强度≥700MPa,抗拉强度≥1100MPa,延伸率≥12%,-20℃冲击功≥100J,HBW(布氏硬度)为330~390。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热连轧产线的易成形耐磨钢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基于热连轧产线的易成形耐磨钢的板坯;
将所述板坯经过轧前加热、粗轧、精轧、空冷、后端超快冷、卷取和冷却,获得所述基于热连轧产线的易成形耐磨钢;
其中,所述轧前加热的加热温度为1250~1300℃,加热时间为3.0~5.0h,温度≥1250℃的时间≥0.5h。
可选的,所述粗轧采用6道次轧制,累计变形量>80%,粗轧出口温度为950~1060℃,中间坯厚度与所述基于热连轧产线的易成形耐磨钢的厚度比值≥3.5。
可选的,所述精轧采用7道次轧制,末道次压下率≥10%,累计变形量为70%~80%,轧制速度3.0~8.0m/s,精轧入口温度为950~1060℃,终轧温度为800~8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27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