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1110.9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1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周强;章燕;王涛;刘国秀;程辉;秦小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项磊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网络安全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包括PC客户端、移动客户端、服务器和数据安全控制平台,所述数据安全控制平台中的安全验证传输模块包括身份验证模块、可选物理连接机构和单向安全监控模块,所述身份验证模块包括相互物理隔离的PC端验证单元和移动端验证单元,所述单向安全监控模块单向读取所述PC端验证单元和所述移动端验证单元的验证结果并据此控制所述可选物理连接机构的运行,所述服务器与所述身份验证模块保持物理隔离。本发明即实现了验证前将访问来源与服务器物理隔离又实现了对危险操作和异常数据的判定策略自动更新,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安全系统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服务器收到网络访问后的数据安全,通常会采用多种形式的用户身份验证来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会对数据传输和用户操作行为进行监控,从而在发现异常数据和操作时拒绝操作和访问,但是目前的身份验证和监控模块通常是直接针对服务器中的数据,并且并未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物理隔离,而软件安全系统总是存在各式各样的漏洞,黑客等系统攻击者的攻击手段也层出不穷,因此现有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对新型攻击手段的防御能力较弱,也很难防止一些绕过验证系统和能隐蔽地攻击系统的攻击手段,现有技术还需要对服务器进一步改进以提高系统对网络攻击的防御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监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服务器的防护能力由于缺乏相应物理隔离防护手段和自动识别新型攻击方式而容易受到破解攻击的技术问题。
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包括PC客户端、移动客户端、服务器和数据安全控制平台,所述数据安全控制平台包括安全验证传输模块,所述安全验证传输模块包括身份验证模块、可选物理连接机构和单向安全监控模块,所述身份验证模块包括相互物理隔离的PC端验证单元和移动端验证单元,所述可选物理连接机构用于控制PC端验证单元和移动端验证单元在同一时间是否分别连接到所述PC客户端和所述移动客户端以及控制服务器是否在验证成功后连接到所述PC客户端或移动客户端,所述单向安全监控模块单向读取所述PC端验证单元和所述移动端验证单元的验证结果并据此控制所述可选物理连接机构的运行,所述服务器与所述身份验证模块保持物理隔离。
优选的,所述可选物理连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块和可动连接块,所述固定连接块固定在所述数据安全控制平台中并设有朝向所述可动连接块的PC端输入接口和移动端输入接口,所述可动连接块设有与所述固定连接块相对的PC端验证接口、移动端验证接口和用户输入接口,所述可动连接块受驱动装置驱动能相对所述固定连接块前后移动和以自身中心为轴自转,所述PC端验证接口和所述移动端验证接口分别连接到所述PC端验证单元和所述移动端验证单元,所述单向安全监控模块单向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运行,在身份验证状态下,所述PC端输入接口和所述移动端输入接口分别连接到所述PC端验证接口和所述移动端验证接口,在身份验证成功后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可选物理连接机构进入操作状态,所述PC端输入接口连接到所述用户输入接口,所述用户输入接口与所述身份验证模块物理隔离,所述用户输入接口用于与所述服务器的对外接口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优选的,所述数据安全控制平台还包括安全事件记录模块和大数据策略制定模块,所述安全验证传输模块还包括操作数据暂存模块和操作安全判定模块,其中,
所述操作数据暂存模块用于建立虚拟环境供用户进行操作并暂时存储用户操作所产生的数据和操作日志;
所述操作安全判定模块根据获取的判定策略对操作数据暂存模块中的数据和操作日志进行判定,当判定为安全操作时将对应操作产生的数据传递到服务器,当判定为危险操作时,单向安全监控模块读取该判定结果并控制所述可选物理连接机构返回身份验证状态,所述用户输入接口脱离连接;
所述安全事件记录模块连接所述服务器并记录服务器发生的安全事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学院,未经滁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11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