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紧式拉伸夹具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80201.0 | 申请日: | 2021-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7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洪涛;陈冬冬;黄帅;张吉祥;江艳;韩春光;王百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谱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44 | 代理人: | 忻明 |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伸 夹具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紧式拉伸夹具及其工作方法,属于固定夹具技术领域,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通过自动紧固部件弹性夹紧。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被打开后,通过自动紧固部件自动弹性夹紧,增加了装置的灵活性,省去了人工夹紧的过程,简单快捷。在将样品夹紧后,将样品缠绕在装置的外壁,也就是实验部分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组成的圆柱形轮廓外侧缠绕一周,随着试验进行,样品受力逐渐增大,两块摩擦板对样品端部的夹持力也会随之增大,样品对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整体及摩擦板的缠绕更紧,实现自锁紧,减少了样品加持过程中的预紧步骤,且可避免拉力增大后样品从摩擦板中滑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固定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自紧式拉伸夹具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土工格栅是一种重要的土工合成材料,常用作加筋土结构的筋材或复合材料的筋材等。相关标准中对土工格栅的抗拉强度及伸长率的测定做了详细规定,但是并未指定试验时使用的夹持工装。
已有的拉伸夹持工装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结构包括:框架101,顶丝102,固定在框架101上的支座103、三个钳口片104,槽道105,配重块106,拉伸试验机连接件108;其中三个钳口片104和支座103水平并列分布在框架1的槽道105内,三个钳口片104可沿槽道1-1水平滑动,并且每两个钳口片104之间留有缝隙,使用该夹具时需先将土工格栅样品按图1所示缠绕在支座103和三个钳口片104之间,后用扳手将顶丝102压紧在最外侧的钳口片104上,靠支座103及三个钳口104之间的摩擦力对土工格栅107样品进行夹紧,通过拉伸试验机连接件108与拉伸试验机连接。
该夹持工装具有以下局限和不足之处:
1、顶丝102需要较大的扭矩才能对钳口片104施力以夹紧样品,使用过程不方便;
2、为保证样品受力直线和施力方向一致,该夹持工装难以做成左右对称结构,为保证受力均匀需增加配重块106,进而增大了夹具重量和人员操作难度;
3、顶丝102在多次使用之后会对最外侧钳口片104造成损伤,需经常更换钳口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土工格栅在拉伸试验时所采用的夹紧装置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对称性差,耗材损伤严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受力均匀、耗材损失小、拉紧效果好的自紧式拉伸夹具及其工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紧式拉伸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通过自动紧固部件弹性夹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件中部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相匹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相对的面上分别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上均固定有摩擦板,所述摩擦板与样品接触的面设有摩擦花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件两端设有圆台,所述圆台上设有至少一个键槽,所述第一夹持件通过两端所述的圆台与支撑架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包括横梁和固定在所述横梁两端的两个肋板,所述横梁上设有试验机连接端,所述肋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圆台穿过所述安装孔将所述第一夹持件固定在两个所述肋板之间,所述圆台的外径小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径,所述肋板上还设有若干减重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台外侧套有手持环,所述手持环内设有至少一个滑键,所述滑键的数量、尺寸与所述键槽的数量、尺寸相匹配,所述手持环的内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径,所述安装孔边缘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滑键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02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