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相吸附分离系统及其控温工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79320.4 | 申请日: | 2021-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4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延鑫;李小龙;王志光;王贤彬;王炳春;李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15/10 | 分类号: | B01D15/10;B01D15/08;B01D15/16;G05D2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兴林 |
| 地址: | 11630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分离 系统 及其 工艺 方法 | ||
1.一种液相吸附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温系统(3)、恒温系统(2)、散温系统(4)、吸附分离塔(1)、高压恒流泵、传感器件、管路和阀件;
所述预温系统(3),采用圆柱体结构设计,包含主体(15)、搅拌系统(28)、加热管(11)、分流板(14)、温度传感器Ⅰ(29)和盘管管路(33),所述主体(15)外包覆有隔热层(17),所述隔热层的厚度范围为0.15-0.3mm;
所述搅拌系统(28)包括电机(8)、轴环(10)、磁力传动系统(9)和搅拌桨(34),所述搅拌桨(34)包括伸入所述主体(15)内的轴芯(12)和安装在所述轴芯(12)上的桨叶(32),所述磁力传动系统(9)包括外磁体(30)和内磁体(31),所述内磁体(31)与所述轴芯(12)相连,所述外磁体(30)与所述电机(8)的动力轴(35)相连,其中所述外磁体(30)与所述内磁体(31)之间的间隙范围为0.2-1.2mm,磁力转动扭矩范围为1.2-5.5N·m;
所述盘管管路(33)采用不锈钢管盘绕而成且出口端与设置在所述主体(15)顶端的接头Ⅰ(16-1)连接,其中所述盘管管路(33)的有效长度范围为3-5m,所述盘管管路(33)数目包含但不少于3组;
所述温度传感器Ⅰ(29)安装在所述主体(15)的顶端且温度范围为105-225℃;
所述加热管(11)和所述分流板(14)均安装在所述主体(15)内部;
所述吸附分离塔(1)与所述高压恒流泵通过管线连接,所述高压恒流泵包括解吸剂泵(5-1)、原料泵(5-2)、抽提液泵(5-3)和循环液泵(5-4),所述管线包括解吸剂管线(6-1)、原料管线(6-2)、抽提液管线(6-3)、循环液管线(6-4),和抽余液管线(6-5),所述解吸剂泵(5-1)通过所述解吸剂管线(6-1)分别连接解吸剂储罐(7-1)与所述吸附分离塔(1),所述原料泵(5-2)通过所述原料管线(6-2)分别连接原料储罐(7-2)与所述吸附分离塔(1),所述抽提液泵(5-3)通过所述抽提液管线(6-3)分别连接抽提液储罐(7-4)与所述吸附分离塔(1),所述循环液泵(5-4)通过所述循环液管线(6-4)分别连接所述吸附分离塔(1)的底端与顶端,所述抽余液管线(6-5)分别连接抽余液储罐(7-3)与所述吸附分离塔(1);
所述解吸剂管线(6-1)和所述原料管线(6-2)分别在所述解吸剂泵(5-1)和所述原料泵(5-2)的出口段设计有压力传感器Ⅰ(36-1)和压力传感器Ⅱ(36-2)且经过所述预温系统(3),所述抽提液管线(6-3)和所述抽余液管线(6-5)分别经过所述散温系统(4)后安装有压力传感器Ⅲ(36-3)和压力传感器Ⅳ(36-4)且分别在进入所述抽提液储罐(7-4)和所述抽余液储罐(7-3)之前设计有调节阀Ⅰ(37-1)和调节阀Ⅱ(37-2),所述循环液管线(6-4)通过所述循环液泵(5-4)由所述吸附分离塔(1)底端经过所述散温系统(4)、所述预温系统(3)后进入所述吸附分离塔(1)顶端且在所述循环液泵(5-4)出口处安装有压力传感器Ⅴ(3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相吸附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系统(2)包括圆柱式套筒(25)和保温外壳(39),所述圆柱式套筒(25)采用模块设计,每个模块之间采用锁扣(26)互相衔接,其中所述圆柱式套筒(25)模块数目包含但不少于2个,且每个模块中所述圆柱式套筒(25)外部与所述保温外壳(39)内部之间铺展加热绳(27),所述加热绳(27)内部安装温度传感器Ⅱ(38),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Ⅱ(38)的温度范围为120-5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相吸附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温系统(4)包括换热管(24)、循环泵(23)、散热器(41)、温度传感器Ⅲ(40)、高温管路(42)和低温管路(43);
所述高温管路(42)一端通过所述循环泵(23)与所述换热管(24)底端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41)入口连接;所述低温管路(43)一端与所述换热管(24)顶端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41)出口连接;
所述散热器(41)包括蛇形的毛细管(22)和风扇(21),所述散热器(41)顶端设计有注液口(19)和溢出口(20),所述风扇(21)与所述毛细管(22)后方的间隙范围为0.15-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932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