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物源食品新鲜度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9261.0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2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石星波;丁楠;董盛叶;鲁迨;张雅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黄志兴 |
地址: | 410128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物 食品 新鲜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物源食品新鲜度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含有普鲁士蓝银的功能胶;S2、将所述功能胶和待检测食品置于同一密闭空间内,静置后观察所述功能胶呈现的颜色确认所述待检测食品的新鲜度;其中,所述普鲁士蓝银的化学式为MaAg(4‑a)[Fe(CN)6]3,M为K或Na,0a4。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快速且准确的检测出动物源食品是否新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物源食品新鲜度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鱼肉、虾、猪肉、奶、蛋等动物源性食品的新鲜度主要由消费者个人的感官评价来判定。这种粗略的评价方式,主观性强,无法满足家庭及各检验检疫部门的需求。研究发现,生物胺含量可反映富含蛋白质食品的鲜度及相关品质。所以,以检测生物胺为特点的大型仪器法,如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等,可以准确的评判动物源性食品新鲜度,但是仪器昂贵,成本较高,且携带不便,难以实现现场快速检测。因此,亟需开发一种简单,快速,经济高效且无损的新型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生物胺以评估食品的新鲜度。
化学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类有望实现快速、经济、高效分析待检物的方法。目前用于食品中的生物胺,如荧光、磷光、化学发光、电化学等一些传感器方法同样需要繁琐的样品预处理和复杂的仪器操作,不能满足样品的现场即时无损检测。
将化学生物传感策略与便携式的理念结合开发便携式检测装置有利于现场即时无损方法的实施。研究表明,比色型传感策略,因其肉眼可读信号,比较适合于现场检测,为开发便携式的比色型传感装置提供了理论可能。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比色型传感装置一般是从一个颜色变换为另一个颜色,而由一个颜色转变为另一个颜色,差别较小,不易进行分析,导致检测灵敏度较低,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忽略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物源食品新鲜度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快速且准确的检测出动物源食品是否新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动物源食品新鲜度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含有普鲁士蓝银(SPB)的功能胶;
S2、将所述功能胶和待检测食品置于同一密闭空间内,静置后观察所述功能胶呈现的颜色确认所述待检测食品的新鲜度;
其中,所述普鲁士蓝银的化学式为MaAg(4-a)[Fe(CN)6]3,M为K或Na,0a4。
优选地,所述普鲁士蓝银的化学式为K3Ag[Fe(CN)6]3。
优选地,所述普鲁士蓝银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柠檬酸、亚铁氰盐、硝酸银和水混合,在50-90℃的条件下搅拌2-4h,冷却至室温后分离,洗涤,得到所述普鲁士蓝银;
其中,所述亚铁氰盐为亚铁氰化钾或亚铁氰化钠,所述柠檬酸、所述亚铁氰盐和所述硝酸银的摩尔比为1:2-6:3-6。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柠檬酸、亚铁氰盐、硝酸银和水的混合方法包括:分别配制含柠檬酸的水溶液、含亚铁氰盐的水溶液和含硝酸银的水溶液,将所述含柠檬酸的水溶液在50-90℃的条件下搅拌2-10min后,加入所述含亚铁氰盐的水溶液和所述含硝酸银的水溶液,在50-90℃的条件下继续搅拌。
优选地,在所述含有普鲁士蓝银的功能胶中,所述普鲁士蓝银的含量为0.01-0.05mg/mL。
优选地,所述制备含有普鲁士蓝银的功能胶的方法包括:将普鲁士蓝银、凝胶材料和水混合,成型后得到所述功能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92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