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CR检测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拟茎点霉菌的特异性引物、方法及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678645.0 申请日: 2021-06-18
公开(公告)号: CN113430293B 公开(公告)日: 2023-06-09
发明(设计)人: 刘永胜;李欢欢;苗敏;刘奎;刘洪林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Q1/6895 分类号: C12Q1/6895;C12Q1/686;C12Q1/04;C12R1/645
代理公司: 合肥昊晟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3 代理人: 王林
地址: 230000 ***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pcr 检测 猕猴桃 软腐 病原菌 拟茎点 霉菌 特异性 引物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一种PCR检测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拟茎点霉菌的特异性引物,所述特异性引物为两对为包括正向引物D.sp‑29和反向引物D.sp‑485的第一对引物或包括正向引物D.sp‑140和反向引物D.sp‑506的第二对引物,其序列分别为D.sp‑29:5′‑CCCTTTGTGAACTTATACCTT‑3′;D.sp‑485:5′‑CAGGGCACCGCCAGGGCCTTCCAG‑3′;D.sp‑140:5′‑TTGTTTTTACACTGAAACTCTG‑3′D.sp‑506:5′‑AAGTTGGGGGTTTAACGGCA‑3′;利用这种特异性引物的PCR检测方法,可以快速检测猕猴桃中拟茎点霉属的存在,检测准确度和特异性高,并分别能在接种拟茎点霉菌后早期检测到病原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DNA分子标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CR检测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拟茎点霉菌的特异性引物、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是猕猴桃驯化品种的起源地和野生品种多样性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近年来,猕猴桃产业发展迅速。据2019年7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猕猴桃采收面积和产量均稳居世界第一位,在世界猕猴桃产业发展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猕猴桃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有明显的生理后熟过程,采后极易变软腐烂,不耐贮藏。猕猴桃软腐病是发生在果实贮藏期的最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果实外表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发病部位表皮开始变软,微微凹陷,病斑中心果肉呈乳白色,周围果肉呈黄绿色透明状,7天左右果实完全腐烂,并产生刺鼻的气味。猕猴桃软腐病在世界各个主产国,如新西兰,智利,韩国,意大利,伊朗及我国都有过相应报道,最高发病率最高达68%。猕猴桃软腐病分布广,发病快,发病率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对猕猴桃产业发展产生严重威胁。

目前报道的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有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拟茎点霉菌 Phomopsis spp.(有性态Diaporthe spp.),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青霉菌Penicillium spp.等等,其中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p.(有性态Diaporthe spp.)为主要致病菌。目前,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的检测鉴定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病原菌分离鉴定,主要包括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显微形态观察及分子鉴定等,耗时较长,极不利于猕猴桃软腐病的早期检测及预防。PCR检测是最常用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可通过快速扩增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核酸序列,实现病原菌的快速检测,近年来已在传染病、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环境污染、肿瘤遗传标记等领域广泛应用,是比较成熟且应用范围最广的检测技术。但是现有的PCR检测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的引物特异性不够高,检测的准确度比较低。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没有快速检测猕猴桃软腐病病原的菌拟茎点霉属的特异性引物,现有PCR检测的准确度低、特异性不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PCR检测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拟茎点霉菌的特异性引物、方法及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PCR检测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拟茎点霉菌的特异性引物,所述特异性引物为两对,第一对引物为正向引物D.sp-29和反向引物D.sp-485,第二对引物为正向引物D.sp-140和反向引物D.sp-506,其序列分别为:

D.sp-29:5′-CCCTTTGTGAACTTATACCTT-3′;

D.sp-485:5′-CAGGGCACCGCCAGGGCCTTCCAG-3′;

D.sp-140:5′-TTGTTTTTACACTGAAACTCTG-3′;

D.sp-506:5′-AAGTTGGGGGTTTAACGGCA-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86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