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火坯料困料凝结成型能力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8642.7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4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丁祥;胡兴胜;彭波;潘凯凯;冉松林;邓先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5/00 | 分类号: | G01N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昊晟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3 | 代理人: | 王林 |
地址: | 24303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火 坯料 凝结 成型 能力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耐火坯料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火坯料困料凝结成型能力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基本步骤为:对不同困料时间下的坯料在一定压力下压制成型,通过破损装置破碎后获得粒径小于10mm样的质量,根据该质量与破碎前质量的百分比来判断坯料的成型能力,该值越小表明成型能力越好;并通过不同困料时间下坯料的温湿度变化建立其与凝结成型能力之间的数据关系,实现不同困料时间下的湿度值与成型能力一一对应,进而为生产中依据湿度值来判断成型能力的在线检测系统的开发提供大数据支撑;上述耐火坯料困料凝结成型能力检测方法,相比于传统生产过程中,依据人工判断耐火坯料困料凝结成型能力的方法,本发明更高效,更直观,更智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火坯料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火坯料困料凝结成型能力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及现代科技的发展,在传统耐火材料生产中,智能制造技术被逐步推广开来。耐火材料制造工序中的困料就是把初混后的坯料,在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下储放一定时间,使坯料中的液体结合剂分布均匀,提高泥料的均匀性和成型性。困料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工艺要求和坯料的性质,我国在耐火坯料的凝结成型方面,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检测标准,惯用的检测方法仅靠手感挤压,挤压法凭经验和感觉,结果因人而异,精度差。一般耐火坯料困料一段时间达到成型要求后,表现为湿度和温度的改变,通过测定温湿度的变化,判定凝结成型的最佳时间,成为在线检测耐火坯料凝结成型行为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有效的解决耐火材料生产过程中过多人工经验的摄入,扩大智能化生产,提高工作效率,有必要提供一种耐火坯料困料凝结成型能力检测方法。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耐火坯料困料凝结成型能力人工判断效率低、不方便、靠经验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耐火坯料困料凝结成型能力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火坯料困料凝结成型能力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不同困料时间下获得的坯料在100~300MPa下压制成型;
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成型坯料通过破损装置破碎后获得破损样;
S3:根据步骤S2中得到的破损样的质量与破碎前试样质量的百分比,即破损值,破损值越小,坯料凝结成型能力越好。
所述步骤S2中得到的破损样的粒径小于10mm。
所述步骤S3中破损值的计算公式为:
PS=(1-mb/ma)×100%
式中:PS为压制成型坯料的破损值;mb为压制成型坯料通过破损装置破碎后粒度大于10mm的坯料块质量;ma为破碎前坯料块质量。
所述步骤S1中得到的圆饼试样直径和厚度比值为3.5~4.0:1。
所述步骤S2中破损装置包括下压件和支撑件,所述成型坯料位于下压件和支撑件之间,所述下压件包括第一扇形金属块,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二扇形金属块和第三扇形金属块,所述第一扇形金属块的圆弧面与成型坯料相接触,所述第二扇形金属块和第三扇形金属块的上表面与成型坯料相接触,所述第二扇形金属块和第三扇形金属块镜像对称设置。下压件的第一扇形金属块设计为扇形,减少其他形状金属块在成型能力破损测试过程中对试样产生应力集中而造成较大误差,支撑件的第二扇形金属块和第三扇形金属块可以是其他形状,只需保证金属块大小能完全支撑试样并能保证下压量的需求,为了方便,所以支撑件设计成了与下压件同样的尺寸及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86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