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液晶/聚合物的图案化透明显示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8114.1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1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严静;范相文;李若舟;于映;方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4;G02F1/1343;G02F1/1337;G02F1/1335;G03B21/5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液晶 聚合物 图案 透明 显示 器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液晶/聚合物的图案化透明显示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体层、第一导电层、混合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二基体层;混合层包括5~90%的聚合物和10~95%的液晶;所述图案化透明显示器件还包括位于第一基体层上方的图案化模板;当紫外光源透过图案化模板时,产生图案化的紫外光强分布,所述紫外光强分布照射到混合层后使聚合物和液晶的混合材料发生紫外聚合,得到图案化的不同聚合程度的液晶聚合物;当在给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施加不同电压时,图案化透明显示器件能够得到图案化局部透明或者局部散射的显示状态,以及全透明状态或全散射状态的显示状态。本发明在透明显示、智能窗户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液晶/聚合物的图案化透明显示器件,属于智能显示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透明显示能够应用在包括抬头显示,智能眼镜,头戴显示器,广告宣传和智能窗户等多种场景中。现有透明显示技术按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源透明显示,这类显示自带主动显示器件区域(如AMOLED,电致变色显示等)和透明工作区域,通过电压控制主动显示区域工作状态来实现器件处于透明状态或者显示状态;另一类是无源透明显示,这类显示通常采用投影显示技术将需要显示的信息投影到屏幕。以上两种透明显示技术,对于有源透明显示,必须有复杂的驱动来路来实现区域化或者图案化的透明显示;而对于无源透明显示,整个用于投影信息的透明屏幕是均一的,需要通过控制投影信息来实现图案化显示。此外,透明显示器件也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窗户中,常见的实现方式为通过施加电压来控制智能窗户呈现透明或者散射状态。通常的智能窗户是整面都处于同一模式,如果需要具有局部的图案化的透明或者散射态,需要制备图案化的电极及相应的电路驱动来实现。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出一种基于液晶/聚合物的图案化透明显示器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液晶/聚合物的图案化透明显示器件,不仅可以使整个显示器件呈现透明态或散射态,而且还可以使其呈现局部的图案化的透明或者散射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液晶/聚合物的图案化透明显示器件,所述图案化透明显示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体层、第一导电层、混合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二基体层;所述混合层包括5~90%的聚合物和10~95%的液晶;所述图案化透明显示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体层上方的图案化模板;当紫外光源透过所述图案化模板时,产生图案化的紫外光强分布,所述紫外光强分布照射到所述混合层后使所述聚合物和液晶的混合材料发生紫外聚合,得到图案化的不同聚合程度的液晶聚合物;当在给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施加不同电压时,所述图案化透明显示器件能够得到图案化局部透明或者局部散射或者全透明或者全散射的显示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基体层和/或第二基体层为玻璃、硬质膜层或者柔性膜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或第二导电层为硬质或者柔性透明电极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图案化透明显示器件还包括取向层,所述取向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混合层之间或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混合层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图案化透明显示器件还包括偏振片,所述偏振片位于所述第一基体层的上方或者第二基体层的下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图案化模板为玻璃、硬质膜层或者柔性膜层,所述图案化模板上的不同区域对紫外光源的吸收率不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图案化模板可制备在所述第一基体层的上方,且在紫外光源透过所述图案化模板再与所述混合层固化后,所述图案化模板去除。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图案化透明显示器件还包括光学薄膜或者光学模组;所述光学薄膜或者光学模组位于所述第一基体层的上方或者位于所述第二基体层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81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型光路装置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对苯甲酸粗品进行精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