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酸根离子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7304.1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6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华林;周玉;张兴平;马丽圆;肖垚;方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徐小洋 |
地址: | 434023***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 离子 检测 方法 | ||
1.一种磷酸根离子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不同已知浓度的磷酸盐溶液分别加入到含有铜离子的缓冲溶液中形成多组磷酸根-铜离子混合液;
S2、将G-四链体DNA、 KCl和卟啉分别添加至步骤S1得到的多组所述磷酸根-铜离子混合液中并检测615nm处的荧光值;所述卟啉为N-甲基卟啉二丙酸Ⅸ;
S3、根据磷酸根离子的浓度与对应的荧光值建立线性关系;
S4、向待测液中加入含有铜离子的缓冲液重复步骤S1-S2测得615nm处的荧光值,并结合线性关系得到所述待测液中磷酸根离子的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不同已知浓度的磷酸盐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分别为:0、0.01μM、0.05μM、0.1μM、0.2μM、0.4μM、0.6μM、0.8μM、1.0μM、1.2μM、1.4μM、1.6μM、1.8μM、2.0μM、2.5μM和3.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建立的所述线性关系为Y= 83717 + 1.167×106 X,R2 = 0.996,其中,Y表示荧光值,X表示磷酸根离子的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缓冲溶液为HEPES缓冲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将不同已知浓度的所述磷酸盐溶液分别加入到所述含有铜离子的缓冲溶液中在20-25℃下反应得到多组所述磷酸根-铜离子混合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在20-25℃下反应1-2小时得到多组所述磷酸根-铜离子混合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获取含有铜离子的缓冲溶液中的最佳铜离子浓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最佳铜离子浓度的具体步骤包括: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铜离子溶液,然后向不同浓度的铜离子溶液中分别添加相同量的N-甲基卟啉二丙酸Ⅸ和G-四链体DNA到铜离子溶液中,充分混合并反应完全,之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扫描550-700nm的荧光发射光谱,激发波长为399nm,根据铜离子浓度变化与荧光信号变化的关系得到最佳铜离子浓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G-四链体DNA的序列为:5’-GTGGGTCATTGTGGGTGGGTGTGG-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730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