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动式自动车钩导向装置、控制方法及车钩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7005.8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5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帅纲要;金希红;黄豪;马丽丽;匡希超;王宇;赖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7/00 | 分类号: | B61G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王娟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 自动 车钩 导向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动式自动车钩导向装置、控制方法及车钩,导向杆,一端与车钩钩头本体转动连接;连杆,一端与所述导向杆靠近所述车钩钩头本体的一端转动连接;驱动机构,与所述连杆连接,且能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导向杆以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为中心转动。本发明可通过司机位置控制导向杆的转动。与之配合的开闭机构可不开孔,保持外部流线型外表,降低阻力,防止杂物进入内部,同时提高美观度。在车辆需要连挂救援时,可从司机位置控制导向杆伸出,提高车钩连挂范围,避免人下车作业,提高车辆连挂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转动式自动车钩导向装置、控制方法及车钩。
背景技术
动车和高铁一般速度较快,为降低风阻,前端配置有开闭机构。开闭机构平时处于关闭状态,通常需要开孔以避开导向杆,导向杆裸露在开闭机构外部(见图1)。这样在速度较快时,增大风阻,且不美观,容易进杂物。现有技术将导向杆设计成可拆卸式,平时将导向杆拆卸下来,到需要连挂时再安装,这样开闭机构无需开孔避让导向杆,但需要人下车操作,在隧道处不方便,降低了连挂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转动式自动车钩导向装置、控制方法及车钩,无需人工下车操作导向装置即可实现连挂,提高连挂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动式自动车钩导向装置,包括:
导向杆,一端与车钩钩头本体转动连接;
连杆,一端与所述导向杆靠近所述车钩钩头本体的一端转动连接;
驱动机构,与所述连杆连接,且能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导向杆以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为中心转动。
本发明的导向装置中,驱动机构可以驱动导向杆转动,使得导向杆根据开闭机构的状态转动到相应位置,从而无需人工下车操作,即可实现连挂,提高了连挂效率。
本发明中,为了保证转动可靠,连接方便,所述导向杆一端通过第一轴与所述车钩钩头本体转动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导向杆靠近所述车钩钩头本体的一端固定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连杆转动连接。导向杆上设置凸起,便于连杆有导向杆之间的连接。
所述连杆远离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第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一端设置于车钩钩头本体上的滑槽内,且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沿所述驱动机构的运动方向延伸,第二段与该第一段固定连接,且第二段为弧形。滑槽可以保证连杆沿着设定路线运动,防止连杆运动路径偏移,保证导向杆转动可控和有效,提高导向装置的工作可靠性。
为了实现方便,降低成本,本发明中,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
为了保证转动可靠性,节约驱动能量,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所述连杆的中部转动连接。
为了保证转动可靠,连接方便,所述活塞杆末端与第三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轴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执行机构连接,所述执行机构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便于实现导向杆的自动伸缩。
本发明中,所述控制单元与指示器电连接。指示器可以指示导向杆的开到位(伸出到位)、关到位(缩回到位)、处于开关过程以及故障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导向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车辆静止,且开闭机构舱门打开到位后,驱动机构推动导向杆转动,直至所述导向杆末端处于与车钩连挂面垂直的状态;
车辆静止,且车钩解钩完成时,驱动机构推动所述导向杆朝靠近驱动机构的方向转动;
车辆运行过程中,所述开闭机构、导向杆均保持当前状态。
所述开闭机构舱门打开/关闭过程中和开闭机构舱门开到位/关到位、所述导向杆在驱动机构推动下转动、或者所述导向装置故障时,指示器发出指示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70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向泵接头的预配工装
- 下一篇:一种采空区建设场地的稳定性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