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退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无害化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6565.1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3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涛;李晶晶;张群斌;曹相斌;邢盛洲;马立彬;申长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孙诗雨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退役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无害化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退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将电池充分放电后进行拆解,先进行一次减压蒸馏得到气相I和物料I,将气相I收集得到电解液中轻组分,之后向物料I中通入高温水蒸气,使电解液中的溶质分解产生气相II和物料II,将气相II通入盛有锂盐/钙盐/铝盐/镁盐的溶液中,生成氟化锂/氟化钙/氟化铝/氟化镁等氟化物产品,将物料II进行二次减压蒸馏收集电解液中重组分,将轻组分和重组分分别进行精馏,得到纯溶剂I和纯溶剂II,最终实现电解液无害化和高值化利用。本发明降低后续锂电池回收过程中对设备的腐蚀,有效避免有害物质产生,减少环境污染,对电池材料回收处理及整个电池回收产业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退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中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至关重要。预计2025年电动汽车产量将达580万辆、产值突破万亿元。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占整车成本的1/3,重量占1/4,使用寿命为5~8年,即将面临着退役或报废,如不妥善处理,将对能源储备、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等带来重大损害。
目前退役锂离子电池的回收主要集中在正极材料,对电解液的回收研究较少,锂电池电解液一般由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组成,常见的锂盐为六氟磷酸锂,有机溶剂为碳酸酯类溶剂,主要有沸点较低的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和沸点较高的碳酸丙烯酯、碳酸乙烯酯,添加剂种类多但含量少。电解液中六氟磷酸锂稳定性较差,暴露在空气中易分解出PF5、HF、POF3等剧毒产物,会对人体、大气、水和土壤造成严重危害。六氟磷酸锂中氟的质量分数为75.04%,属于国家战略元素,锂/氟元素对外高度依存,而电解液中其含量远高于矿石,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如何处理电解液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目前退役电池中电解液主要回收锂元素。专利CN 105229843B用碳酸酯类溶剂提取电解液,加入水或无机酸使六氟磷酸锂分解,生成的氟化氢与钙反应生成氟化钙;专利CN104105803B调节含锂溶液的pH至9以上,生成磷酸盐和氟化物沉淀,向含锂滤液中添加二氧化碳或水溶性碳酸盐析出碳酸锂,氟与氟化物、磷以磷酸盐形式回收;专利CN109193062A用有机溶剂浸取溶剂,后添加钾离子化合物或金属离子化合物的有机溶剂溶液,蒸馏分离后得到六氟磷酸钾或其它六氟磷酸盐,该工艺引入溶剂浸取-六氟磷酸锂转化-精馏分离等技术,实现退役电池回收中电解液的回收利用。
六氟磷酸锂中锂的质量分数仅为4.57%,而氟的质量分数高达75.04%,若电解液回收处理过程中六氟磷酸锂分解不完全,正负极材料的后续处理将会腐蚀相关设备,需考虑后续处理设备的防氟材质,将大大增加设备投入;有机溶剂虽然价格不高,但用量大,如将六氟磷酸锂完全分解并转化成氟化物、溶剂提纯后重新利用,将会大大提高电池回收的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退役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无害化处理方法,目的是将电解液中六氟磷酸锂完全分解并以氟化物形式回收,溶剂提纯后重新利用,实现退役电解液无害化利用。本发明是对电池材料回收前处理进行研究,可降低后续处理对设备的要求,对整个电池回收产业有重要意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退役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无害化处理方法,将电池充分放电后进行拆解,先进行一次减压蒸馏得到气相I和物料I,将气相I收集得到电解液中的轻组分,之后向物料I中通入高温水蒸气,使电解液中的溶质分解产生气相II和物料II,将气相II通入盛有锂盐/钙盐/铝盐/镁盐的溶液中,生成氟化锂/氟化钙/氟化铝/氟化镁等氟化物,将物料II进行二次减压蒸馏收集电解液中重组分,将轻组分和重组分分别进行精馏,得到纯溶剂I和纯溶剂II,物料III直接用于后续正负极材料回收,最终实现电解液无害化和高值化利用;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65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冷板脱脂清洗设备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3D打印机用空气消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