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构树生态饲料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75288.2 | 申请日: | 2021-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7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梁吉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吉汉 |
| 主分类号: | A23K10/30 | 分类号: | A23K10/30;A23K10/37;A23K10/26;A23K10/12;A23K10/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463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饲料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养殖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构树生态饲料及其生产方法;由构树粉、农作物秸秆和桑蚕沙按1:0.4‑0.5:0.5‑0.8的配比组成发酵料加入发酵菌种和饲料酶制剂装入带有排气阀的发酵袋内进行发酵,控制温度、压强进行发酵后得到构树生态饲料,所得生态饲料,消化吸收率高,适口性好,不仅为动物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营养,而且具有增强动物免疫力、促进生长、提高瘦肉率和肉类品质和功能性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殖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构树生态饲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是桑科构树属落叶乔木,其根系发达,耐贫瘠、耐干旱、抗病虫等,即使在干旱、贫瘠的丘陵、坡地、岩缝等处,也有极强的生命力。构树叶的营养成分很丰富,野生构树干叶粉蛋白质含量达26-32.54%,饲用构树(叶片无毛)的干叶粉蛋白质含量也在20%-30%之间,平均约25%左右,其氨基酸含量是大米、玉米的3倍;有机钙的含量也高达3.4%以上,是黄豆、牛奶的5倍;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是水果、蔬菜的几十倍;胡萝卜素的含量也是胡萝卜的3-5倍。因此,构树叶及其粗加工后的构树叶粉是十分理想的优质饲料来源。
农作物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必然产物,是一种十分宝贵的生物资源,也是一种可持续获得的绿色资源。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丰富,年产量高达7亿吨,列世界第一位,我国主要的三大秸秆是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水稻秸秆,年产量分别达到1亿吨以上。但农作物秸秆由于质地比较粗硬、适口性不好、营养素消化利用率比较低等原因,其作为饲料有很多的限制性。单胃动物一般不能利用秸秆,反刍动物对秸秆的消化率也仅有20%~30%。据报道,我国的农作物秸秆只有大约25%用于饲料,其他用于焚烧、还田或者工业生产原料,利用率并不高。因此,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这宗巨大的饲料资源,发展秸秆畜牧业,不仅可节约大量的粮食类饲料,还可以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减轻秸秆焚烧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桑蚕沙是蚕食桑叶后的粪便,更准确地讲,是蚕粪、蚕皮和桑叶残渣的混合物。桑蚕沙营养丰富,其营养价值近似于细米糠、麦麸和次粉,是饲养猪、鸡、鸭、鱼等的理想配合饲料。新鲜桑蚕沙中水分占55-65%,与微生物发酵所需要的基质湿度相当。风干桑蚕沙中有机物占83.77-90.44%,灰分占9.56-16.23%,碳氮比(C/N)为31:1。此外,桑蚕沙中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果胶10-20%,植物甾醇0.25-0.29%,叶绿素0.8%-1.0%,以及维生素E、K及类胡萝卜素等。
鉴于构树叶粉、农作物秸秆和桑蚕沙都具有很好的营养品质以及充分利用资源,尤其是蛋白质和有机钙含量很丰富,因此,有必要将这三种优质饲料原料组合在一起,生成一种生态饲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树生态饲料,该生态饲料特别富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有机钙、铁等微量元素,将其按10-30%用量(质量百分含量,如无特别说明,本申请中涉及的所有关于用量或浓度百分含量均指质量百分含量)与全价饲料配合饲喂禽畜类,满足禽畜生长的营养需要、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升禽畜肉品风味,生产出更加符合现代消费观念的安全优质肉产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构树生态饲料生产方法,该方法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成优质生态饲料,微生物为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生香酵母菌,通过发酵,既可以有效清除饲料中的杂菌、有害病菌和寄生虫卵,又可以大幅度提高饲料的营养品质和益生菌活菌数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首先,本发明提供一种构树生态饲料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由构树粉、农作物秸秆和桑蚕沙按1:0.4-0.5:0.5-0.8的配比组成发酵料,搅拌混匀,使发酵料的湿度保持在50%-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吉汉,未经梁吉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52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光光伏自冷却装置
- 下一篇:分布式光伏群调群控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