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模板的焊接打孔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73042.1 | 申请日: | 2021-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2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 发明(设计)人: | 姚龙;刘康;邓子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23/02 | 分类号: | B23P23/02;B23Q3/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模板 焊接 打孔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应用于模板的焊接打孔装置,包括朝向模板的定位筒以及位于定位筒内的预埋套管,所述定位筒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三个以中心线为圆心周向分布的滑槽,每个滑槽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滑动且能够用于夹持预埋套管的夹持件;所述定位筒外部套设有转动环;所述定位筒内设有钻孔机构;还包括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横向气缸、焊锡机构和驱动电机相连;再下发指令至驱动电机,控制驱动电机输出轴逆时针转动,带动丝杆逆时针转动,丝杆在第二单向轴承的作用下,带动钻头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并穿过预埋套管对模板进行钻孔开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应用于模板的焊接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在模板支模时,有些地方往往需要预留套管,这时,就需要木工在模板支模之前,对模板固定的位置进行开洞,普通方法开出的洞口不规整,且工作效率较低,若与预埋套管之间存在较大空隙,浇筑混凝土时易漏浆,导致混凝土质量缺陷。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文件(公开号为CN209792675U)公开了一种简易型模板开洞装置,包括电钻主体和钻头,钻头包括主轴,主轴的一端与电钻主体连接,主轴的上、下部设有相对布置的正7字型支腿、倒7字型支腿,主轴远离电钻主体的一端、正7字型支腿水平部分的自由端、倒7字型支腿水平部分的自由端三个端点在空间上共线。
上述方案只能应用在模板支模之前,因此,在模板支模时,也容易出现在固定位置开出的洞的尺寸与预埋套管尺寸不一致,存在漏浆的风险;其次,在现场安装时,由于模板数量过多,容易出现部分模板在支模前并未进行开洞,就需要更换模板或者重新现场进行开洞,这样,就延长了施工进度;最后,由于模板开洞的位置通常是人为测量得到的,因此,容易出现误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安装时对模板进行开洞且同时固定预留套管的应用于模板的焊接打孔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应用于模板的焊接打孔装置,包括朝向模板的定位筒以及位于定位筒内的预埋套管,所述定位筒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三个以中心线为圆心周向分布的滑槽,每个滑槽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滑动且能够用于夹持预埋套管的夹持件;所述定位筒外部套设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正下方对应设置在定位筒上的环槽,所述转动环一侧通过第一推杆与夹持件相连,所述转动环与第一推杆之间设有能够裂开的左磁铁组件;另一侧通过第二推杆与固定在定位筒上的横向气缸相连,所述转动环与第二推杆之间设有能够裂开的右磁铁组件;所述转动环上端设有与夹持件相对应且对预埋套管进行焊接的焊锡机构,下端设有延伸至定位筒内的支块;
所述定位筒内设有钻孔机构,所述钻孔机构包括可拆卸安装在定位筒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上套设有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外套设有与支块相配合的卡盘,所述卡盘与第一螺母之间通过第一单向轴承相连,所述丝杆前端设有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外套设有与预埋套管内径相匹配的钻头,所述钻头与螺母之间通过第二单向轴承相连;
还包括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横向气缸、焊锡机构和驱动电机相连,使用时,通过向横向气缸下发指令推动转动环以及夹持件沿滑槽长度方向移动至指定位置,再启动焊锡机构对夹持件夹持预埋套管管口的部位进行点焊接,焊接完成后,微处理器下发指令至驱动电机,控制驱动电机输出轴顺时针转动,带动丝杆顺时针转动,丝杆在第一单向轴承的作用下,带动卡盘沿其长度方向移动至与支块相卡接后,带动转动环转动,转动环上的焊锡机构对预埋套管管口周侧进行线焊接;再下发指令至驱动电机,控制驱动电机输出轴逆时针转动,带动丝杆逆时针转动,丝杆在第二单向轴承的作用下,带动钻头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并穿过预埋套管对模板进行钻孔开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30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