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人驾驶小车的垃圾分类装置和分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1948.X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1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何威;张宇;冯文希;赵剑川;刘建祈;欧启标;赵静;张榜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F3/00 | 分类号: | B65F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黎扬鹏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人驾驶 小车 垃圾 分类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驾驶小车的垃圾分类装置和分类方法,通过本发明当垃圾通过第一通孔进入容纳空间内,通过传感器模块对容纳空间中的垃圾进行检测,并传输至控制模块进行处理,使得控制模块能够判断垃圾的种类,然后通过控制第一电机使得托盘移动,进而使垃圾能够通过第二通孔进入到储物柜,然后通过第二电机控制引导结构的方向以引导垃圾进入垃圾对应的种类的所述储物空间中,从而很好地实现垃圾分类,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性;而在分类装置设置于无人驾驶小车,能够提高垃圾分类的便捷性,更加智能化,降低功耗和节省成本,本发明作为一种基于无人驾驶小车的垃圾分类装置和分类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垃圾分类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分类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无人驾驶小车的垃圾分类装置和分类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程度不断深化,现今社会对于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垃圾分类,通过对垃圾进行分类能够很好地改善我们生活环境的卫生状态,同时有利于提高后续对垃圾进行针对性处理的效率。目前垃圾的分类主要依赖回收品提供者的配合,部署在回收站的设备通过智能或半智能的方式识别回收品材质,据此进行分类。现阶段垃圾分类回收智能化存在各种问题,例如:1.居民分类的意识和能力的欠缺,推广垃圾分类阻力大;2.部署大量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需要大量的投入;3.单一园区要全覆盖,设备投入非常巨大,功耗大;4.回收品的分类与识别需要用户配合,识别手段可靠程度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无人驾驶小车的垃圾分类装置和分类方法,用于提高垃圾分类的便捷性、准确率以及降低成本。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无人驾驶小车的垃圾分类装置,包括:
无人驾驶小车;
分类装置,设置于所述无人驾驶小车上,所述分类装置包括:
盖体,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供垃圾放入;
控制模块,收容于所述盖体内;
检测仓,收容于所述盖体内,包括安装板、容纳体、传感器模块、电机模块和托盘,所述安装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容纳体包括上下贯通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下方,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垃圾,所述传感器模块和所述电机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机模块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托盘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用于控制所述托盘的移动以控制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连通状态;
储物柜,包括引导结构、第二电机以及多个储物空间,多个所述储物空间分别用于放置不同种类的垃圾,所述引导结构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下方且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用于控制所述引导结构的方向以引导垃圾进入垃圾对应的种类的所述储物空间中。
进一步,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电感式接近开关传感器、电容式接近开关传感器、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托盘。
进一步,所述电机模块还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传感器模块的移动以调整所述传感器模块与所述容纳空间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容纳体具有多个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连通所述容纳空间且与所述传感器模块对应设置。
进一步,所述无人驾驶小车包括感知模块和核心处理模块,所述感知模块与所述核心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感知模块用于获取环境信息和定位信息,所述核心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和所述定位信息对所述无人驾驶小车进行控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分类方法,应用于所述垃圾分类装置,包括:
无人驾驶小车移动至目标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19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